交汇点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批批医疗工作人员驰援武汉、黄石,大后方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也成了冬日里的一道风景,在金陵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中,出现了全体家庭成员做志愿的“硬核”阵容。
和志愿者父亲一起上岗
每天早上六点,金科院学生宋佳华准时起床,吃过早饭后和父亲一同到居委会值班,主要工作内容是给出入人员检测体温,搬运社区的防疫物资等。宋佳华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就在本地参加各种公益协会,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跟随父亲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
疫情初期,社区的老年居民相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管如何劝说都不会主动戴口罩。“当时觉得自己的嗓子都快冒烟了,耐心也已经消失殆尽,甚至一度都想放弃这份志愿工作。”宋佳华说。父亲对儿子的心思看在眼里,他解释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老人群体对信息接收不是很及时,有时也可能会有点“老小孩”的固执,需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宋佳华很快掌握了沟通方法,他每天都在社区微信群里转发疫情数据,讲网络上报道的具体病例,科普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社区的爷爷奶奶们接受的信息多了,自然也就越来越重视了。
宋佳华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疫情形势的好转,社区里出门走动的居民也多了起来,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劝说他们不要放松警惕,不要群体聚集。“行百里者半九十,志愿服务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有始有终。”他说。
疫情防控祖孙“三代同堂”
柯宝玉是金科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她和爷爷、爸爸在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和仁村陆营路口值班,他们祖孙三代是村子里第一批志愿者,也是唯一有三名志愿者的家庭。
柯宝玉的爷爷今年72岁,家里人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劝他待在家里就好,但爷爷总说“村里需要”,拗不过他的坚持,大家只好同意爷爷白天在路口值班,从1月28日开始参与路口值班,老爷子没有休息过一天,至今仍坚守在岗位。“爷爷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但他一辈子都在为村里做好事,爸爸后来也陪同爷爷一起志愿值班,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行动起来。”柯宝玉说。
“你好,进村前请接受体温检查,谢谢!”这句话柯宝玉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在寒风中给每一个进出村子的人测体温、登记,忙的时候甚至连一口热饭都顾不上。现在由于学校开始上网课,柯宝玉已经不能正常值班了,但在白天不用上课时,她还是会选择陪爷爷爸爸一起值班。
以后要活成妈妈的模样
蒋佳彤的妈妈是盐城建湖县人民医院的一名药剂师,随着疫情蔓延,建湖县出现了第一例疑似患者,妈妈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迟,了解到药房缺人后,蒋佳彤便主动报名去做了志愿者。
药房里搬卸盐水、药物上架、分类、发药、发送轨道物流小车,每一步看似简单,却丝毫不容差错,蒋佳彤配合妈妈谨慎地做好自己负责的环节。药房虽然不大,但每天基本上要来来回回走上万步,她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现在成了微信朋友圈步数最多的人。
疫情来势汹汹,蒋佳彤曾问妈妈每天待在医院会不会害怕,妈妈告诉她,作为医护人员冲在最前面既是责任,更是当初的誓言。蒋佳彤说:“17年前妈妈和她的同事抗击非典,现在又再披铠甲抗击新冠肺炎,他们都是为国为民的英雄,以后我要活成妈妈的模样,为社会做贡献。”
位卑未敢忘国忧,在疫情面前,志愿者们主动担当,用温暖、澎湃的力量,迎接即将来临的春天。
通讯员 周淼淼 刘鹏 陈洁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