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给农产品“穿新衣”、教村民直播带货,这个暑假,南京邮电大学的学子立足家乡,以“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凭借一技之长,改善特色农产品卖货难、销售渠道单一、销售量低等问题,为乡村振兴补短板,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感悟青年的职责和使命。
给老区农产品“穿新衣”
该校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邮梦人”实践团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心系革命老区,曾多次前往南邮办学旧址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东甘霖村进行实地考察。今年暑期,团队通过线上渠道对东甘霖村农特产进行调研。实践团队调研发现,东甘霖村的地瓜、花生等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丰富,但普遍作为原材料直接批发,或在当地的加工厂简单加工后批发售出,不仅销售渠道单一而且多用普通的袋、箱包装,影响了产品的品相,造成农产品销售价格偏低,利润小。
“邮梦人”团队曾设计过邮票、农产品礼盒等文创产品,有着较为丰富的产品包装设计经验。为了突出品牌特色、吸引视觉“粘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团队决定设计“邮霖网事”品牌系列专属包装,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团队采用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选出4种接近农产品本身颜色的黄色系列色彩作为主色调。包装上用简笔暗纹丰富设计,设计出一套四款的包装。“开学之后,我们将继续负责店铺平面设计类的工作,为产品设计更多的包装。淘宝店的经营则交由东甘霖村负责。”队长李子璇说。
教村民学会销售新模式
“今天先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第一款产品——锦绣黄桃。”镜头前的主播,是贝尔英才学院2018级的学生闫瑾,她跟飞思欣优选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郑唐村的聚果村果园基地,开启了“直播带货”之旅。团队的创始人是经济学院2018届校友王海飞,一直以来,团队和果园基地保持合作。果园产品以往都是线下销售,供应给水果店或开展果园采摘活动,受众面和知名度较小。黄桃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上海农科院培育的杂交优质品种,营养价值极高,上市时间是8月中旬到9月初,借上市的契机,为了帮助果农促销,团队尝试开辟抖音直播的销售渠道。
他们还和正在果园里干农活的村长直播连线,村长通过镜头为观众展示了果园的生态环境,介绍了特殊的“自然农法”种植方法:无论是果树种植还是土鸡养殖,产品全程可溯源,不使用任何除草剂和生长激素,遵循自然农耕法则,百分百原生态。
这是团队成员第一次尝试自己直播带货,他们带去了相关的设备。“直播前,我观看了很多视频学习直播技巧,了解产品特点并多次演练。”闫瑾说,“准备直播时,村长一直在旁边观看,学习设备调试和抖音的使用,这也是他第一次学会直播连线。村长初尝甜头,连声说要继续直播销售农产品。”这次直播给团队带来近万元的销售额,打开了水果销售的新天地,更让村民看到了新的销售模式带来的美好前景。
“电商快车”带动家乡经济
经济学院的何建伟和闫光华来自陇中高原,怀着助力家乡振兴的奉献之心,走上了硬核推广兰州百合的道路。兰州百合是全国唯一可以食用的甜百合,产品优质,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但百合保质期短,存储条件要求高,需要真空包装,所以大多在本地销售,在外的销量很小,有时还会出现滞销。”何建伟介绍以往的销售情况。万事开头难,产品知名度低、缺乏良好的平台、启动资金不足都是前期遇到的困难,在寻找货源、线下快递和申请经营许可证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常被拒之门外,后来通过同学在朋友圈帮忙扩散和转发,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产品。
通过多平台引流,产品在微店、拼多多、淘宝、闲鱼等平台上架。在进行浏览量和曝光量的比对后,两人最终在淘宝卖出了第一单。目前淘宝作为产品推广的主阵地,闲鱼和微店相配合,日均销量在30到40单,销售处于起步阶段。谈及未来的打算,闫光华说:“我们打算将淘宝店一直开下去,我和何建伟负责平台的运营和维护,进货和快递由兰州本地的商家负责。”
通讯员 毕莹莹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