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好转,目前,武汉危重型病人全部集中到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月1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位专家根据统一安排,陈旭锋、张萍、李金海、刘辉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日,左祥荣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4月15日,齐栩、褚敏娟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至此,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7人专家组分战武汉三地,继续抗疫。
【人物】
刘辉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记者:在前线坚守近两个月以来,您辗转三家医院开展工作,不同阶段您的工作侧重有何不同?
刘辉:我们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是2月13日到达武汉,随后我们团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病房。那时候我主要负责全队208个人的培训,比如穿脱防护用具、隔离服等,以及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护理。3月23日,我们到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南六的重症病区。在那里,因为病人的病程比较长,我们根据病人情况加强了一些基础护理,如压疮的护理等。4月13日大部队撤离,我们医院留下了4个组一共7位医护作为国家专家组的成员坚守武汉。我和三位同事一起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我认为,国家决定让专家组的继续坚守是希望我们能更好将自身经验应用于危重症病患身上,从而提高治愈率。作为留下来的最后一部分资源力量,专家组对危重症治疗的把控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记者:目前,您和团队所负责的病区情况如何?
刘辉:4月14日到达中法新城院区时,一共有九十几名患者。医院共有四个较大病区,一个ICU,三个重症病区。我们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给病人进行分类筛选,评估患者病情,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每天进行危重病历的讨论和会诊,针对不同病人的治疗方案,包括护理康复提供专家意见。现在院内还有五十几位患者,随着病人病情的好转,有一部分即将出院了,重症病人也在逐渐减少,对此我们医护人员感到比较欣慰,努力没有白费。
下一阶段,我们还将就患者后续治疗开展工作,例如ECMO病人、持续阳性患者的治疗以及转阴后病人的康复治疗等。由于病程较长且病人年龄偏大,一些患者会产生身体机能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变化。我们将针对这些患者制定体能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记者:轮转经历感染病科、老年呼吸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也是一名院感控护士。您觉得自己过往的这些经历对于一线抗“疫”工作来说有什么帮助?
刘辉:首先,我很感谢过去的这些轮转经历,我觉得这种轮流机制非常好,让医护人员能够得到全方位锻炼。这次的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性的疾病,我过往的轮转经验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如在感控方面,我深知做好感控不论是对医务人员自身,还是病人都是一个保护,因此我对于感控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刚到金银潭医院时,虽说它是一个传染病医院,但实际上这所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到了之后,首先改进了医院的院感防控,包括医疗制度、三区两通道的改进等等。从特别难的时候一步步走过来,我们最终将死亡率降下来,危重症患者治愈率提升上来,让我们的辛苦付出看见成效。
记者: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您对自己和团队有怎样的期望?
刘辉:一方面在护理上,我希望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给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提出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重耐药的管控,三管感染率的降低等;另一方面,从基础护理的角度来说,由于卧床时间比较长,许多病人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够给予这些患者更为贴心精细的护理,给他们更多的协助。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我们医院继续留守武汉的7个人里,我还临时充当后勤部长的工作。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完成专家组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各位主任、护士长的后勤保障工作,能够帮助大家更安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