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时政
乘势而上,常州正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兼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优越的生态资源,常州正加速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
4月15日,常州高规格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市委书记陈金虎发出更高站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员令。他说,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常州在建设美丽江苏、实现绿色发展上大有可为。锚定绿色发展、聚焦关键领域,要通过四大维度、十大专项行动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常州路径,加快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生态治理格局,让绿色发展成为驱动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绿色化的新动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
四大维度 ✦
争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样板
北枕长江、南接天目余脉,东临太湖,西靠茅山,常州拥有着“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从生态价值说开去,陈金虎从“链接生态廊道、融汇经济生态、创新价值转化、共享低碳生活”四个维度“点睛”常州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的厚实家底。
常州是长三角跨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交汇区。江苏两大生态绿心——江北“七湖”水网地区的北部生态绿心、太湖及以西丘陵地区的南部生态绿心,在常州与长江生态廊道交汇;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沟通千里淮河、万里长江、秀美太湖三大水系。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山水资源交汇区和生物多样性集聚地,探索生态共治共建共享,将加快形成一点突破、多方受益协同效应,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态样板”。
常州是长三角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绿色化的融合带。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在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绿色化发展中兼容并蓄、双向发力。
常州是长三角“两山”理念付诸实践的转化点。打通“两山”双向、可持续的转换通道,溧阳以生态创新的显著成效与“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造性提出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市场”。
常州是长三角探索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先行市。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前沿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创成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全力试点建设国家低碳城市。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复常州洮滆片区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成为全省唯一获批项目。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表示,瞄准“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武进区把滆湖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更加触手可及,为“治太先治滆”趟出了新路径。依托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有序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统筹陆域、近岸带、湖泊“三位一体”治理,高起点推进环滆湖片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生态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两湖”创新区。
聚焦关键领域 ✦
探索生态文明常州特色
走进武进绿建区,这里正在建设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的示范区。按照《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测算,每100平方米绿色建筑节约电费约1500元,减少碳排放总量约37万吨,相当于多种植了20万棵树。
绿色发展时不我待。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作为未来五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常州制定了长江大保护、两湖创新区、工业绿色制造、无废城市、生态绿城等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十大专项行动,走出具有常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锚定绿色发展、聚焦关键领域,常州聚焦科学规划源头管控、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污染攻坚、生态宜居等重点领域,前沿布局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绿为链,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技术和绿色能源六方面重点任务,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转型,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绿色制造领域,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00家。
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常州市市长盛蕾认为,要加快产业绿色化、用能清洁化、交通低碳化,不断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全部位于新北区,其中滨江新材料产业园依江而建,是江苏沿江城市中“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全面推动化工企业腾退地块连片复绿,累计新增复绿面积超3000亩,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重点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转型发展。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蒋锋表示,共享一江景,共护一江水,争创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试点,常州高新区决心不变、力度不减,一以贯之抓好长江大保护,提升沿江5公里生态廊道品质内涵,全力打造“东方碳谷”“创新药谷”等产业地标。
试点建设国家低碳城市 ✦
供给高水平生态产品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常州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为幸福生活的“标准配置”,切实增强百姓的“隐性财富”,在全市开展“无废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市民提供高水平生态产品。
在城市,生态绿城是常州多年打造的生态文明和民生实事品牌。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顾晓彬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建设、生态廊道和绿道建设”为抓手,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让更多市民出门见园、开窗见绿。
位于常州经开区的宋剑湖,是宝贵的生态湿地资源。十年间,区镇两级投入6亿元修复整治宋剑湖,“水草肥美鱼蟹欢、候鸟翩飞入画来”的湿地,荣膺省级最美生态修复案例,成为百姓休闲健身赏景的最佳去处。
在乡村,美丽乡村宜居宜游、串珠成链、连线成景,常州创成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10个美丽宜居乡村。全域美丽乡村建设2.0版已经启动,打造“千村千面、处处风光”的全域美丽乡村画卷。今年,30%以上的镇村将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
在生态资源交汇融合绿色发展动能,在绿水青山的双向转化中先行先试!
水清岸绿、空气常新、净土丰饶、鱼水和谐、留住乡愁的长三角生态中轴,渐行渐近。
延伸阅读
吴政隆许昆林会见第16届残奥会江苏运动员教练员: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创造新辉煌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来了!今天,江苏这场发布会吹来暖心春风
城事 | 打造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镇江用何“打法”?
戴口罩、刷场所码……江苏多地对这些“重要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江苏多地最新发布,涉及病例详情、防控政策调整等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蔡炜 徐维庆 万小珍 范玉贤
供图 常州市委宣传部
编辑 王君
值班主编 顾敏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编辑: 陈珺璐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