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京杭大运河吴江段,全长42.72公里,始于松陵瓜泾口北侧,穿越松陵、平望、盛泽三镇、从匣子坝流向杭州。千百年来,大运河给吴江带来了悠久灵动的文化、一马平川的田野、富庶迷人的城镇,更有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大运河是江南最早的人工水路,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明与贡献之一。运河时代,曾是吴江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运河文化也浸润着吴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大运河,沉淀千年的厚重历史,动荡起伏的风雨历程,使吴江大地风光如画,人文荟萃。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不曾细致地度量水乡的风物人情,却已扎进河流翻腾的岁月里。因为只有穿过几千年的烟雨时光,才能彻底触摸那些沉淀在大运河水中的故事。
范蠡、张翰、严忌、陆龟蒙、王安石、苏东坡、米芾、王锡阐,他们泛舟运河,访友采风,赏景抒怀,从唐诗到宋词,从宋画到元书,留下了大量吟咏吴江的诗词佳作。
从运河水中,不仅能品五条河流的味道,更能品尝出吴越文明、长江文明、淮河文明、黄河文明交融的滋味。
运河之路,有内部盘根错节的脉络,也有向外的四通八达的方向。南下、北上、东出、西行,历代都有。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吴越,带来了家乡文化,与当地人民和当地经济文化交融汇合,南来北往的商贸交易,都因为运河得以畅通无阻,一路向前。
明清很多人都有在大运河上“夜航船”的经验,明末文学家张岱将其小品文集命名为《夜航船》。他感叹“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因为船上人色庞杂,五花八门,而学问无法预先“备办”。
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非物质层面,都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必将源远流长。
监制:石 荣
策划:庾 康 陈 园 董爱斌
协调:李国祥 胡浩男 杨晓斌
吴双双 陈雪中 陈 全
撰稿:谈 燕
航拍:赵亚玲 范俊彦
摄制:曹凯琪 魏林娜 刘 璐
往期回顾:
1.话说大运河 吴江段丨运河城镇多灵气
编辑: 魏林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