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游山玩水发展到现在,旅游业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业内有个共识:即使拥有风光秀丽、巧夺天工的旅游景观,如果没有文化的加持,也很难获得持续关注。
苏州市吴江区的旅游,已从单纯的观景,进入文旅深度融合阶段,注重丰富文化体验,让旅游产品更有文化味,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下出了“先手棋”。
民宿成为风景,住得更有文化
陆誉夫在同里古镇开有一家叫“泰睦庭”的民宿,他是本地人,2001年买下一批民宅开客栈。“最初时,就是把房子简单装修一下,放几张床。”陆誉夫说,随着同里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游客抱怨说,客栈的简陋设施与同里古镇的名气不吻合,他就开始对客栈升级,现在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第四次装修的民宿。一共只有7间客房的民宿,却拥有很大的公共区间,有茶厅(可兼做会议室)、书房、咖啡吧等,每个设计细节都充满匠心;更令人叫绝的是,原来的天井被改造成一处小园林,宛如缩小版的退思园!
“现在大部分游客是在网上预订房间的。”陆誉夫说,尽管房价不菲,但很多游客一住很多天,他们看中的就是这种满满的苏州园林味,太有文化情调了。正因为对民宿进行了四次升级,陆誉夫对民宿设计已有了独特的理解和经验,他现在的工作中心转向民宿设计,为昆山周庄、四川攀枝花、济南、成都等地的顾客设计了多个带有苏州园林风味的庭院。
苏州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润说,同里古镇现有民宿200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星级民宿,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的是有文化品位,已经成为一处处缩微园林,这就放大了同里的旅游效应:人们可以在同里旅游时体会到江南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连住的民宿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了。
“文化的力量才是直抵人心、永驻人心的。”苏州市吴江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石荣认为,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赋能,需要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吴江正在持续努力。
博物馆加持,古镇变身“磁石”
黎里古镇在江南众多的古镇中以原生态著称,近年来在旅游界声誉鹊起。除了看水乡风景、体味水乡人的生活,很多人是奔着柳亚子纪念馆去的,这位在近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是近代重要社团——南社的创办人之一,因此,柳亚子纪念馆成为黎里古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正是看到文化的吸引力,近年来,黎里古镇增添了很多具有符号性的文化设施,其中之一是六悦博物馆。六悦博物馆的创办者是一位美国人,中文名叫杜维明,他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中国留学,热爱中国文化,闲暇时喜欢收集中国民间工艺品,开始时收集的还是一些小物件,后来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有木雕、佛像、佛龛、匾额、礼盒、竹编器具、轿子、屏风、面具、戏曲人物画像,还有各种石雕、砖雕,楹联、墓葬及石人石马等。正是看到黎里古镇幽静淳朴的文化性格与他的收藏志趣很吻合,这位美国收藏家在这里办起博物馆。“展品有4万多件,有30多个不同主题的展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几百年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体味到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王玥说,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前来黎里古镇的游客必然“打卡”的地方,古镇让博物馆扬名,博物馆又为古镇添彩。
在黎里古镇老街上,还有一家中国锡器博物馆,馆主是山东青岛人徐鹏林,他说,苏州古代锡器制作是中国一绝,出过很多大师,作品流落各地。他家是收藏世家,收藏了很多苏州锡器大师的作品,因此,把博物馆办到黎里古镇来,文化气质上更吻合。“博物馆本身是一组七进的江南大宅,有了这个博物馆,古宅就变得更有生气了。”
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石荣说,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度相融。文化可以和旅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
美食+旅游产品,拴住游客的心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品尝各地美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江旅游业是如何打好饮食文化牌的呢?
“以前主要是比较粗放的农家菜,现在已提档升级。”吴江区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人、首任会长蒋洪介绍说,同里古镇打造“滋味同里”,按季节不同列出24道同里经典菜,还定期复评。比如酱油河虾、清蒸白鱼、酱爆螺蛳等,光是一道清蒸白鱼,里面学问就大了。如今24道菜的制作规程已在同里各餐厅、民宿推广。
震泽古镇除了古街、古宅和丝绸文化外,饮食文化也很发达,是中国太湖农家菜美食之乡。“如今震泽的农家菜也有了操作规程。”蒋洪说,比如一道蘸酱黄鳝,先宰杀黄鳝后放血,然后剪断骨头,皮还是连着的,盘好后清蒸,并放点黄豆酱,蒸熟后的黄鳝酱香浓郁。“多大的黄鳝用多少黄豆酱、蒸多长时间,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美食不仅能满足游客的胃,还能拴住游客的心。如今,美食文化成为古镇旅游的重要项目,吸引着游客:震泽古镇一年四季中,春有野菜,初夏有青蚕豆,盛夏有白鱼、麻鸭,秋天有红烧湖羊肉,冬天有香青菜,等等。黎里古镇则以小吃“吊胃口”:风味独特的油墩、老虎豆、套肠、海棠糕、梅花糕等。“吴江是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中国太湖美食之乡,这些年来每年举办美食节,包括小吃展,这有力提升了吴江旅游的影响力。”蒋洪说。
除了美食,吴江的旅游产品开发也更注重文化含量。区旅游发展公司旅游产业部负责人闵晖介绍,公司与南京一家做文创设计的机构合作,开发出几大系列的旅游纪念品,有“游礼吴江”,共7款产品,其中5款是丝韵系列,包括吴江独有的宋锦产品、慈云蚕丝系列;有滋味系列,包括吴江特产熏豆茶等;有养闲系列,包括铁皮石斛系列产品等。“去年全区还举行了‘游礼吴江杯’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围绕蚕桑、古镇、水乡文化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并评出一批独具匠心的作品。”
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董爱斌表示,未来吴江旅游将更好地沉淀和思考文化旅游属性,做好古镇文化的现代表达、水乡文化的韵味表达,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策划 庾 康 董爱斌
撰稿 朱新法 李国祥
摄影 尤晓源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