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胡楠 视频编辑:胡楠
图为吴江区震泽镇工会主席吴明祥(左)给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文胜献花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干工程是这样,做其他事也是这个道理。”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文胜工作多年来,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他说,这是陪伴他20多年职业生涯的人生格言,也是鼓励他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的美好信念。
图为吴江区震泽镇工会主席吴明祥(右2)带队寻访吴江时代工匠候选人——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文胜(左3)
今年52岁的周文胜是湖北蕲春人,1993年7月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土木系毕业后,进入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任技术员一职。“工作中和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有过不少接触,还担任过公司的技术指导,久而久之,我对公司就非常了解了。”周文胜说,2000年,他加入了明港道桥,成为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一干就是19年。
“在以前的单位,我只管一个工地,一般两年才主持施工一座大桥,到了明港道桥之后,一年要主持施工三四座桥,而且都是同时进行,此外还要负责监管各个项目的进展。”周文胜笑着说,虽然工作比以前忙了不少,需要管理的项目也多了,但对于自己的这一选择,他从未后悔。
19年风风雨雨,19年砥砺前行。云龙大桥、頔塘大桥、烂溪大桥、江兴大桥、苏同黎一级公路屯溪大桥、盛(泽)震(泽)公路跨京杭大运河大桥、八坼互通苏嘉杭高速公路立交桥……看着一座座自己参与施工的桥梁在吴江这座城市高高架起,为千千万万的吴江百姓提供便利交通,周文胜感慨万千,而每每提到这一话题,他的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一丝明媚的光亮,嘴角也会不自觉地上扬,也许这就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真实写照吧。
周文胜见证了这些年,吴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样,吴江这座城市也在岁月的变迁中留下了周文胜前进的脚步。从而立之年到头发斑白,一座座桥梁就是最好的见证。
于2010年开工的苏州湾大桥项目凭借着过硬的质量荣获了“江苏省扬子杯”称号,代表着江苏省内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同时成为第一批江苏省平安工地示范工地之一,这一历时16个月竣工的大桥成了周文胜心里引以为豪的项目之一。
苏州湾大桥全长2.6km,工程造价2.3亿元。周文胜兼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中标后,他就明确了项目要达到的质量、安全目标,并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创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典型和“平安工地”示范工地活动,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制了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和平安工地创建方案,认真抓落实,确保工程安全有序开展。在桥梁构件保护层控制方面,如圆立柱、盖梁、预制箱梁等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施工工艺。
在平安工地创建中,周文胜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层次的安全责任,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召开工地安全例会,狠抓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与落实,加强施工安全防护,搞好临时用电、机械设备、危险品管理,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加强安全检查考核等,平安工地创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工作中细致严谨的自我要求为周文胜赢得了不少荣誉。2013年荣获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018年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
在同事们眼中,周文胜是一个做事严谨、为人热情的总工程师,因为其经验丰富,每每遇到困难,他总有攻坚克难的锦囊妙计,将阻碍工程进展的“拦路虎”一一解决。因此,在一些大型的或者难度系数较大的工程中,公司总是让他担任项目的常驻指导员,确保工程如期进行。“周工就像是我们队里的定心丸,有他在,我们就安心。”明港道桥项目工程师韦浩成这样评价他。
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在盛泽南二环桥梁项目中,其中有一段刚巧经过盛虹集团的坝站,如果要在此施工,势必会影响盛虹集团的工厂运营,如果绕开坝站,整个项目设计要全部推翻重新规划。面对紧急情况,项目工程师立马联系周文胜向其求助。周文胜二话不说立马赶到现场,并与设计单位协商,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新的施工方案:将整个桥梁分为两段进行施工,将原本从地面跨越的方案改变为从上空跨越,避开了对坝站的影响。
“这一方案是现实操作中不常见的,属于非常规类的施工方案,但其安全程度更高,也更节约成本。”周文胜告诉记者。如韦浩成所言,周文胜为该工程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也给整个团队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3年前,我负责的一个项目钢板桩围堰突发漏水情况,也是周工帮我解决的。”韦浩成说。
“做工程的,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关键是要能吃苦、能坚持。”周文胜说,再小的事情,只要用心做下去,总能干出一番天地。“每年都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信心满满地来到工地,准备在这里开启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但多数都坚持不了几个月。”周文胜告诉记者,相比办公室工作,干工程的需要去现场,不管刮风下雨,始终如一,“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吓跑”了不少斗志昂扬的大学生,这是非常可惜的。
在周文胜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工程建设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我们追求工程数量,现在则讲究‘品质工程’,要求每一个工程人用心做好每一个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才对得起群众的期待。”
“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员工,总要紧跟步伐,共同进步,用质量说话,这就需要我们自身持续‘充电’,提高自身技能。”周文胜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工程行业的“老人”,他也在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BIM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工作。对于未来,周文胜也是充满了信心,他说,心怀理想,不断进步,用技术创造更美的生活。
吴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雯 文 李志荣 特约摄影
编辑: 尤晓源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