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视觉
编者按:2022年1月18日,首届江苏湿地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江苏是全国湿地资源大省,可供拍摄的湿地题材非常多,但同时,湿地摄影也有其特殊的拍摄难度。促进经验交流,帮助更多摄影师拍出精彩湿地大片。今日起,大赛组委会将陆续邀请一批优秀湿地摄影师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拍摄心得,也欢迎更多摄影师参与分享,联系人:孙湘宁 电话:025-58680303 15905160092 投稿邮箱:138690716@qq.com。
【人物简介】盐城工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拍摄湿地24年,定格无数经典画面。他拍摄的湿地摄影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示,被国际权威鸟类图鉴收录,中央电视台为他专题播出湿地生态纪录片《春日观察》。孙华金特别擅长湿地动物的拍摄,从憨萌可爱的猫头鹰到玲珑稚拙的世界极濒危鸟类勺嘴鹬……一张张精彩的影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安全第一!湿地拍摄有风险
湿地拍摄有一定危险性,2017年9月,东台滩涂拍火烈鸟,一脚踩进了暗沟,越陷越深,眼见淤泥快没到胸口,无奈弃去器材,身体后仰,慢慢地在淤泥上打滚才得以脱身,但器材全部报废。拍摄湿地,一定要先熟悉地形,仔细观察,慢慢前进。
2、熟悉器材 掌握盲调
湿地很适合拍野生动物,但环境复杂,需要扎实过硬的摄影基本功才能应对自如。照相机的每一个按键和菜单都要了然于心,要训练在取景器中观察野生动物的同时,手指能快速盲调相机。
拍湿地野生动物,一般采用矩阵测光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根据主体与环境的亮度比调节曝光补偿,这样最快。野生动物类经常移动,应选择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3、多做“出圈”研究
湿地里的野生动物不听人摆布,甚至无法接近,拍摄前要做足功课。要充分了解所拍野生动物的习性,比如它的分布范围、迁徙规律、行为特征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捕捉到它们的精彩瞬间。
4、开慢车、关空调……守株待兔有技巧
野生动物类天性对于直立行走的人特敏感,而对缓慢移动的车辆相对会放松很多。对于目标不固定,活动范围大的野生动物类,宜采用车拍为主。发现目标后切记二点:一是极缓慢移动车辆,到达理想位置后熄火再拍;二是千万不能开空调,否则温差形成的绕流会让你的照片全部模糊!
有一定活动规律的野生动物类,一般采用蹬守拍摄法,可结合光线、背景等因素在出没地点利用迷彩帐篷或掩体隐蔽潜伏静候它的到来。拍摄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野生动物的状态,一旦发现野生动物紧张不安,就要立即停止一切行动,直等野生动物放松警惕后再继续拍摄。
5、背景不“背”
湿地动物摄影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没有环境不行,环境太乱更不行。特别是前景和背景处理,一般要求画面干净、影调柔和、色彩纯静,宗旨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纯化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拍摄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要通过拍摄角度、高度和距离的改变,尽可能避免杂乱无章的电线、树枝、耀眼的光斑等等,同时兼顾考虑主客体影调的反衬对比。其次要考虑背景距离主体尽可能远一些,这样可用大光圈获得较纯净的背景。三是拍摄水上或地面的野生动物儿时,尽可能降低机位,这样拍出的照片能利用较干净的背景反衬野生动物的高大。四是要充分表现野生动物所处的优美环境,力争使两者相得益彰,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6、善用对比突主体
野生动物多有保护色,要多利用对比来突出。具体来讲:(1)是利用明暗对比,如将野生动物置于阳光下,将环境置于阴影中,野生动物就显得比较突出。(2)是利用虚实对比,利用大光圈将原本复杂的环境虚化。 (3)是利用大小对比。 (4)是利用色彩对比,如原色与补色、暖调与冷调的鲜明对比。(5)是利用动静对比,比如采用追随拍摄法形成的对比让画面动感尽显,生动优美。
7、神秘光影造意境
拍湿地野生动物的最佳时间是日落或日出前后半小时,此时光线柔和,层次丰富,色调美丽而且没有浓重阴影,高光和暗部区域都有一定的细节。
8、多尝试用照片讲故事
不仅要把拍摄参数操作好,还要学会用说故事的手法。借助画面表现湿地动物的生活,以及它们与自然怎么和谐相处。通过它们的行为动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是拍湿地野生动物的最高境界,如此,作品才能感人传神,才会让人过目不忘。
策划:姚志刚 庾康
责任编辑:张筠
摄影:孙华金
【大赛信息】
编辑: 张筠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