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历史
交汇点讯 天连齐鲁千峰绕,地接江淮万里来。7月13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与连云港市海州区委、区政府联合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好 家乡美 走进海州’大型全媒体新闻摄影采风活动”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
30余位来自省内外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摄影师深入企业、乡镇一线采风,用镜头记录、展现海州大地人文荟萃的悠久历史、活力四射的城市风貌、蓬勃向上的发展热潮。
郁海广场
如今的海州,正焕发出无限活力,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山水秀美,宜居宜业,经济发达,产业繁荣。“海州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要求,大力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心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战略支点城市定位,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高度的责任自觉,切实担负起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征程的领跑重任。”连云港市委副书记、海州区委书记万闻华对海州的发展充满信心。
苍梧绿园
海州区,先秦时期便置朐县,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是连云港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
漫步海州古城,古朴厚重的质感扑面而来。高耸的古城楼迎接八方来客,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楼台错落,雕梁画栋。
古城南门外的双龙井内有两个石雕龙头,泉水从龙口中喷注不息
一座古城,不可或缺的,便是历史的痕迹。古城内外,众多石刻默默讲述着海州的故人往事。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双龙井,曾是海州百姓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井壁出水口处有两个石雕龙头,泉水从龙口中喷注不息。还有镇海门、二营巷、孔巷等景点,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国家级非遗海州五大宫调让观众沉醉
李汝珍纪念馆里的百年石榴树乃是古典名著《镜花缘》小说中“五色石榴”原型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在海州区,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国家级非遗——海州五大宫调传唱不息。文坛巨匠吴承恩、李汝珍分别寓居于此,写成不朽名著《西游记》、《镜花缘》,创牌于清初康熙十四年的汪恕有滴醋香飘四方。
海州传统名特优产品汪恕有滴醋,始创于清初康熙十四年间
民俗表演丰富了海州人的文化生活
历史是城市的底色,如今,海州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题主线,全面吹响了“三区两城”三年行动计划“冲锋号”,为古城画上全新的色彩。
锦屏山森林公园
锦屏山脚下的美丽乡村,生态优环境美
锦屏山步游道全长约9.7公里,串联起散落山间的水库塘坝和数十个乡村果园,行走其间,到处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但3年前的锦屏山还是一座荒山,加上常年的矿产开采,山体破坏严重。经过修复,这里已成为连云港市民的“后花园”。
依山而建的朐山书院
这仅是海州区全力以赴优环境、美形象、提品质众多工程中的一项,作为中心城区,海州区的吸引力、汇聚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古城夜景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五大国家机遇在海州叠加集聚,成为助推海州跨越奋进的强大动力。
天明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在安装设备
鹰游集团的车间内,纺织女工正在作业中
海州区构建了“一区四个板块”工业布局,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以来,正大天晴、天明机械、鹰游纺机、日出东方等4家优强企业完成产值近100亿元。
现代农业园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平台
位于浦南镇的智慧农业体验中心,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生态休闲景观区、智慧农业引领区,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和自然绿植景观相互融合,果蔬园艺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在这里集中展示,让人大开眼界。
环境优美海州孔望山村
2019年,海州区将重点推动经济发展、两城建设、城市品质、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社会稳定、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八个上台阶”。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沧桑巨变中,海州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讯员 王贵珍 新华日报记者 吉凤竹|文
通讯员 俞德春 刘聪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肖勇 余萍 邵丹|摄
编辑: 张筠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