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山野间的溧阳市戴埠镇乡村民宿。本报记者 肖勇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描摹了一幅远离世俗喧嚣的清新田园生活图,这样美好的场景,千百年来引人神往。近年来崛起的民宿旅居潮,正是顺应人们的需求,为满足都市人短暂“归隐”洞开了一扇窗。
生态环境优美的连云港西连岛村,一派海岛风貌,渔村民宿别有一番渔家风情。王健民 摄.
花迹、棋峰试馆、云见、龙隐江南、鸣珂里、醉芬芳、轻度……这些好听的名字,属于江苏各地的民宿。江南江北,数千家民宿如雨后春笋涌现,大批都市倦客,在这里探寻到不同于城市的居住体验,绮丽的自然风光、久违的宁静安闲,为他们编织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下榻沁谷南山,感受诗和远方。本报记者 余萍 摄
愈来愈凸显的城市化倾向,使我们跟大自然愈来愈疏远,这样的距离,让我们更加渴望、思念徜徉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感觉。
南京江宁茶乡谷里的竹林“北斗星”民宿,颇有仙风道骨的感觉。谷昌旺 摄
民宿,源自日本,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旅客提供的个性化住宿场所。民宿的选址一般在非主流的旅游景点景区内,但都具备优良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
无锡山联村小湾里自然村休闲民宿,在夜幕下别有风味。陈惠初 摄
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其服务是直接的“人对人”模式。民宿服务讲究情怀,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成为游客的“另一个家”。
无锡市马山群丰村民宿。林琨摄
眼下,具备风景之美、人文之美、体验之美、安心之美的民宿酒店,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及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认为,后疫情时代,民宿酒店业将加速品牌化、连锁化进程,品牌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吴红梅|文
编辑: 张筠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