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江南水乡——震泽的人们,都会惊叹这里的富庶和浓郁文化韵味。“新鱼米之乡”“新江南客厅”成为这里的新称号。这令人钦羡的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震泽党员带领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取得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短视频来看看为这片土地真情奉献的党员们的风采吧!
2016年初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临近退休、花甲之年的他成了一名寻亲志愿者。他,就是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原副镇长朱学明。5年来,他先后帮助278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在他的坚持与付出下,其中31人跨越千山万水成功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亲人,圆了骨肉团圆的梦想。
5年前,爱好摄影的朱学明在浏览网络论坛时看到了一则寻亲启事,一位山东男子李某要寻找震泽镇金星村的亲人。朱学明二话没说就立即赶赴金星村了解情况。根据线索,朱学明很快找到了疑似李某的姐姐黄某,并得知其家中曾送出过一个孩子,送养信息被记录在一张纸条上。但其母亲已去世5年,那张纸条不知道被母亲藏在什么地方。黄某反复查找,最后终于在一个箱底找到了那张纸条。后经DNA比对,黄某确实和李某是姐弟关系。
幸运的是,他们的父亲还健在。2016年中秋节,李某带着全家从山东赶来与亲生父亲团聚。见面的那一刻,父子俩抱头痛哭。朱学明由于颈椎病发作,疼痛难忍,但仍坚持拍下这令人动容的一幕。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江农村有的孩子被送养,其中山东居多。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被送养的孩子已步入中年,他们中有不少都有一种寻根情结,像这位山东男子李某类似遭遇的还有很多。所以,对朱学明来说,这不仅仅带来了寻亲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感到有义务帮助这群人找到他们的亲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从此,义务寻亲便成了朱学明退休后的主要“职业”。
朱学明首先想到利用网络平台帮助他人寻亲,他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秋波摄影”更名为“秋波心影”。为了帮助一个个陌生人实现他们的寻亲梦、团圆梦,朱学明5年间奔波于山东、浙江、上海、辽宁等地,到当地派出所咨询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就睡在寻亲者的农村小屋里,最艰苦的一次,他自驾1200多公里,只为核实一个寻亲者的信息。有一年冬天,山东临沂的罗某请求他寻找浙江菱湖的亲人,朱学明驱车7小时到了罗某家核实相关信息,第二天返程途中还发生了追尾事故。打开“秋波心影”公众号,里面记录着300多条寻亲信息,无不饱含着朱学明的情感和心血。
5年来,朱学明拍摄了大量寻亲题材照片,每一张“全家福”都是他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结晶——《一跪续情缘》记录的是山东男子王某回到阔别45年的家,在母亲面前认亲下跪的感人场景;《相距千里、时隔47年的相片》写的是相隔千里之外,各自珍藏47年两张相同照片的奇妙故事;《时隔52年一家人终于再次坐在了一起》拍下了二哥李某为52年未见的亲弟弟准备的欢迎仪式;《一张旧船票圆了张保明的梦》记载了河南新乡张保明凭着养母保存45年的旧车(船)票,找到了亲生父母的真实故事……
朱学明无怨无悔义务寻亲的事迹传递着人性的温暖和光辉,也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到义务寻亲队伍中来。吴江区平望镇的杨家荣经朱学明帮助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之后他也成了一名寻亲志愿者。七都退休老人沈惠芬利用曾在邮政部门工作过的经历,主动要求加入寻亲队伍。目前,震泽义务寻亲队伍从5年前的一个人已发展到近30人。
记者了解到,朱学明在退休前就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机关干部。早在1996年云南丽江发生大地震后,他就默默资助一名贫困女孩,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如今,这位女孩已经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最近,当她把结婚的消息告诉他后,朱学明寄上了一床震泽特产蚕丝被和一份礼金。他说:“看到别人幸福是他最快乐的事。”
5年时间,朱学明帮助了278人寻亲,其中31人寻亲成功。在当地,朱学明已小有名气,很多人热情地称他是“震泽好人”“寻亲达人”。不过,也有一些人感到疑惑:朱学明花精力、花时间甚至还倒贴钱去帮助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去寻亲,到底图个啥?朱学明这样回答:“我大半辈子都在和农民打交道,这注定了我对农民的感情格外深厚。
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自从我举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忘记初心。我觉得,能在退休后发挥余热为父老乡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这是一种幸福,我想今后我会坚持做下去!”
策划 庾 康 劳晓飞
统筹 赵凯斐 赵亚玲
协调 单 峰
撰稿 沈国仪
航拍 赵亚玲
摄像 魏林娜 刘 璐
片头 魏林娜
后期 魏林娜
美编 朱 丽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