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16日清晨,手表掐着6时30分的点,镶嵌蓝色条纹的纯白防护服在邗江区新盛街道绿杨新苑社区“如期”开始一天工作——这是扬州城内参与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的医护人员,与数以百万计居民百姓间共克难关、同守“应检尽检”之约的一幅剪影,也是当地统筹城乡采样布局、探索采样打法、筑牢防疫长城的画面之一。
8月16日之前,扬州市已在主城区开展过七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了两轮核酸检测。当天6时30分起,主城区重点地区第三轮核酸检测正式启动——从街镇、园区、景区,到乡村,新一轮面向143万目标人群的采样,就此开始。
从检测券到自制表,街头巷尾不断创新采样方法
6时30分,绿杨新苑社区的一天,在采样中按下“播放键”。
134栋楼、1.25万居民、60岁以上的老人3000多名、居民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叠加,可以想见组织一场社区全员核酸样本采集的难度。就是简单的采样排队,也曾让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新盛街道社会组织事业局局长刘玲伤透脑筋,“得几个大喇叭同时开,人还得使劲喊,不需要一上午,嗓子就能喊哑。”但相较于此,更让她揪心的是,很多老人最开始因为怕排队,凌晨3点多就来到采样点前。如何让群众少排队,同时做到不落一户?实践中,社区探索出分时段、分楼栋通知和发放统计核酸检测券的办法。
整个小区共设两个采样点,分别位于小区西边和东边的两个居民活动广场,社区工作人员把134栋被分为9个网格,每名网格员根据采样进展情况按楼栋通知居民下楼,基本上每个居民从下楼到采样完,用时都能控制在10分钟内。而当居民下楼时,候在楼下的楼栋长会给每个要去采样的人发放一张检测券,“券是社区自己制作的,每次颜色都不一样,这次就是粉色。”刘玲说,每张券上会标注时间、第几轮核酸检测,以及楼栋号等基本信息。等一轮采样下来,志愿者们就开始统计回收的核酸检测券。“和居民总数一对比,哪些人没来一目了然。”
不只社区,为实现应检尽检,创新打法几乎遍布城区大街小巷。
11时,程友琴正在采样的队伍里等待。她不时展开手中那张A4大小的纸,折痕处已泛起毛边,用她的话讲,“这是随身携带,反复使用难免会造成的磨损。”
程友琴身前,扬州江苏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号门处,等候采样的队伍中还有五六十名商户。他们手中都有一张与程友琴一样的纸,这些都是农批市场自制后分发的商户核酸检测登记表。“商户每人一张,每天采样的时候我们在上面戳个章。”文峰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唐建成告诉记者,联谊批发市场负责扬州近九成的蔬菜供应,“意义重大,必须保证所有人员应检尽检。”
但是,采样方法相较开始时已有不同。“最早商户们都去附近社区设立的采样点,但检测结果往往次日才能查询,所以时间的滞后,造成市场对商户当日的管理难以开展。”为解决问题,唐建成印象中,8月4日起联谊批发市场就在场内专门设置了一处采样点,“要求所有商户每天一测。”
12时,扬州老城“C位”,距文昌阁仅500米、流动人员较大的通泗社区,采样有序开展着。“应检尽检已逐渐成为扬州人的共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宝勤回首过往的采样工作时感慨,共识形成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和熬不尽的夜,“通过将前几轮检测收集的数据和居民大数据信息比对,从而基本锁定最初漏检的人员,然后电话通知与劝说、上门贴小纸条留下网格员和志愿者手机号,以及登门排查‘三管齐下’,最终才磊实了防疫长城中社区采样这关键的一段。”
填补人员密度不均“短板”,景区持续优化采样点位布局
8月16日10时,风景如画的瘦西湖,宽阔的西门广场,临近小区的居民们自觉相隔一米线,有序排在采样队伍里。
景区,在素有“世界美食之都”的扬州不胜枚举。但景区采样,却不同一般街区——山水点缀,使空间内人员密度更为不均成为显著特点。应检尽检,难度不小。
“从第二轮核酸检测开始,我们就实行了分时间分区域的检测,但即便这样,安排还不够精细。”扬州瘦西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茂洲说,自孙春兰副总理来五亭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实地考察后,社区采取了多项措施深挖排查。潘茂洲告诉记者,五亭社区虽然只有2300多人,但构成却相对复杂——14个小区里,有高档别墅区,但更多仍是老旧小区和村镇。“其中,在因出现确诊病例而被封闭的‘大虹桥路34-1’小区内,我们就请来医护人员专门采样,使之既被覆盖,又与其他小区的样本采集分隔开来。另外,针对五亭社区二三十名不能自行前去采样的居民,也组织医生一一上门。”潘茂洲说。
扬州疫情发生以来直至8月16日,处于城市中央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已有34例确诊病例,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也就是从8月15日起,在蜀冈-瘦西湖景区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设立起47处采样点,相较于7月28日第一轮主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已增加13个。
“采样点增加,主要是根据封闭小区、封控小区数量和人口不断优化布局所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疾控分中心主任窦建瑞直言,景区常住人口13.45万人,但相较普通城区,各区域人口密度却相差较大,“比如城北片区、梅岭街道人口密集,但平山乡等地人口就相对稀疏。如此一来,更需要精准科学调整采样点设置,最大化用好采样检测资源。”在她看来,优化采样点不只是解决人员空间分布的问题,还能在方便居民就近采样的同时避免大规模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考虑到老人出门不便等情况,景区也要求辖区所有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设置‘绿色通道’,减少老人排队时间。”窦建瑞介绍,采样点增加,无疑会增加工作量,目前在核酸采样点上工作的医护人员共计300余人。“我们景区只有两个卫生服务中心,几十个医护人员,主要还是靠市里、高邮等地支援。”
采样点增加同时,检测范围也在进一步聚焦。记者注意到,8月15日举行的前一轮主城区重点地区核酸检测中,该景区共4个街道参与,而到8月16日,参与街道已下调为3个,无疑使检测力气更多花在“刀刃”上。“检测精度、采样组织方式,都在实战中一次次优化。”窦建瑞回忆,“比如不同人群分流,黄码、绿码分时段,还有很多社区把一米线增加到两米线等等。”
召集“能人”、签订责任书,城乡结合部夯实全员采样根基
乡镇,城市防疫网络的神经末梢,也是核酸检测样本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的地方。城乡结合部,又是集乡镇、老旧小区和新建高档住宅小区“三者于一体”的地带——临近槐泗河的平山乡,就是一面观照扬州城乡结合部核酸采样开展现状的镜子。
平山乡西华门采样点设在此处。“在城乡交界处做到应检尽检,相较主城街区和景区难度更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更复杂。”平山乡西华门社区第一书记罗永琴开门见山,疫情发生后,外地居住人口、外来滞留人口、常住租客以及乡里村民,成为这里开展采样工作重点面向的群体。“为提高大家配合的意识,我们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确保不漏一人。”但毕竟人员构成复杂,罗永琴印象中也碰到过不愿听从劝说、前去采样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一遍两遍三遍、微信短信电话反复争取。”
事实上,从这位社区第一书记脑海里翻出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自扬州主城区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开始,社区主动配合的人便明显增多,“第三轮采样,登记点位上数到的人头数增加至5016人,这个数字后来一直保持了下去。”
为实现应检尽检,罗永琴不只召集网格员靠“铁脚板”挨家挨户跑。她说,还要使巧劲。于是对症下药的“第一步”,就锁定在抓住社区特点——“这里既有老庄台、老旧小区,也有高档小区。”罗永琴说。在她口中,“老庄台”指代当地的村民小组,“老旧小区”则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物业、甚至没有围墙的11幢“散落”居民楼。光这两块人口,加起来就占全社区四分之一。“对此,除网格长、网格员上门摸排住户情况,也发动老庄台热心肠且有一定影响力的‘能人’,请他们一起参与。”而对于老旧居民小区内复杂的租住关系,社区还与房东签订责任书,要求房东对租户进行监督——如若租户不参与采样,房东也要连带追责。
众举之下,城乡结合部采样氛围紧凑起来。诸多转变中,坐落于平山乡的小星组,是令罗永琴印象深刻的典型案例。“在这个庄台,外地暂住人口达到村组人口三分之一。为号召大家参与采样,社区组织网格员、老党员和有威信的村民一齐上阵,去做村民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劝导产生了积极作用,“小星组不仅实现应检尽检,而且村民心中自主防疫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罗永琴说。
虽然“防疫长城”已在村民心中逐渐成型,但窦建瑞提醒,落实“应检尽检”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仍在城乡结合部。“有固定住所的人员基本靠日常工作能够摸清,因此排查重心逐渐转向外来人口,尤其是群租房的租户。”相应的,记者采访中也获悉,进一步织密采样网眼的相关工作专班已正式运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底数摸清,真正实现应检尽检。”窦建瑞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顾敏 洪叶 杨频萍
摄影 万程鹏
编辑: 华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