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五六个点位。”初夏的阳光将设计师周宏波的皮肤晒得黝黑,作为江苏常州经开区老小区改造活动的规划师,他不仅要经常在现场抱着设计图纸向施工方一一核对,还得深入一线与老小区居民沟通了解群众具体诉求,带着全套装备进小区,成了周宏波最近的常态。
老小区改造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今年“五一”节前,常州经开区开始招募社区规划师,组织开展“经开旧里 设计新生”设计师进小区活动。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建设局共收到10余组团队和个人的报名,来自江苏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的高级城乡规划师周宏波便是其中一员。活动中,这些设计师走进老小区近距离观察并参与改造,并根据百姓所需进行小区更新提升,实现常州经开区老小区改造的共商及共享。
走进社区 从居民的角度补短板
“老小区改造,事无巨细,琐碎繁杂,要的就是一个考虑周到,照顾周全。”采访中,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设计师,来自筑景公司的刘波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天经常在街道与建设局之间、居民与社区工作人之间听取各方意见,在改造设计上做好沟通协调,而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收集工作就是做好老小区改造规划的第一步。
老旧小区最需要改什么,怎么改?老小区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在交流中,有些社区老年人希望改造能快点开始,又希望改造期间能不影响自己日常生活,有居民多次向刘波反映小区公用停车位不够,停车难又乱,而又有一部分居民十分担心现有的小区绿化会被缩减变为其他公共场所……
老小区的公用空间小、场地要重新梳理、盘活,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也是突破点。通过与小区居民的充分交流,刘波拿出了以“共建、共享、共治”理念为指导的设计初稿:
居民不希望改造时间太久,封闭交通,刘波便见缝插针,对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避免大拆大建,资源浪费。小区停车场等功能性区域太少,刘波便在图纸上塑造了复合型功能区,设计的口袋公园既是健身场所,也是邻里休闲的好去处,还是一个临时的停车场。用“点”“线”“面”的网格系统将老小区街区零散空间风貌及配套设施整合升级,在有限的空间赋予了多重功能,既激发社区活力、又增强街区魅力、凸显文化底蕴。
一区一策 精心定制每个小区改造风格
“戚墅堰与运河相伴,近70年发展历史与老戚机厂、戚研所、戚电公司等企业密不可分;6000年历史的圩墩遗址公园沉淀了深厚的马家浜文化,与花溪公园工房区精致的海派风韵相互渗透;潞城福康宁社区最早由新加坡房产商设计,整体布局彰显浓浓的东南亚都市风……”
改造老旧小区,整体风格先行。如何把老小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结合起来,更好彰显自身历史文化特色?这是设计师周宏波在此次活动中着力思考的一项重点。
连着一周来,周宏波带着设计团队成员在常州经开区的老小区开始了第一轮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很简单,挖出老小区蕴藏的文化元素,定好每一个小区的改造风格基调。
丁堰街道毗邻大运河的丁堰7号楼所处周边“民国工业风”的整体文化风格,考虑到小区建筑风格和所处工业区的外部环境,设计师将此片老小区的改造规划定位“繁华里,运河畔,保障居民幸福生活的特色塑造型小区”,设计图上,7号楼整体外墙涂装以白底红墙为主调,红白相映中,智能停车系统,消防通道等现代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在潞城街道东缆小区,设计师又选择了中心花园式的宜居提升类改造,设计师在图纸上优化小区“街心花园”,增设修整共计1600平方米的绿地景观改造,将原有的单一绿地升级为集赏园、休憩、锻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花园。在潞城符合条件的部分小区,设计师还尝试了一把海绵城市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楼道渗水问题,还低碳环保,吸音减噪。
同样参与此次活动的设计师,常州唯林景观园林有限公司的王洪也在设计初稿中体现了一区一策的小区文化基调定制,在他的设计方案中,戚机厂周边小区加入了大量蒸汽火车元素,由铁轨钢架组成的座椅,火车头形式的休闲驿站,各类文化景观在提升小区品质的同时,也体现老小区改造中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
(记者 李垚 夏晨希)
编辑: 肖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