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提到江苏,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美丽灵动丰饶的水乡,璀璨恢宏的历史人文长卷,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群像,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生动实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江苏实践”专场发布会配套活动,以“苏写高质量 追梦新时代”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以“吴韵汉风 匠心筑梦”为主题的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同步亮相。
漫步展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独特视角讲述了江苏今非昔比、天翻地覆的70年,特别是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展开“六个高质量”工作布局,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最新成就。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有哪些标志性历史变迁吗?南京长江大桥、苏州工业园区、华西村、潘安湖、熊猫电子、治淮工程、苏北农民群众住房……,“由农到工”的转型、“由内到外”的转变、“由大到强”的转折,从不同方面标注着江苏逐梦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非凡历程。
你知道江苏有哪些国家战略叠加吗?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柬埔寨西港特区,南京幕燕片区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全国首条跨省地铁—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花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的生动体现,诠释了发展的大格局——在长三角、在中国、在世界寻找江苏的方位坐标。
你知道江苏的一天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吗?在2018年,全省平均每天创造地区生产总值253.69亿元,产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4亿元,授予发明专利115件,新登记市场主体4532家,运送旅客333.93万名,实现年收入60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1850名脱贫,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192名。每一位江苏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都是发展成果的分享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70年来江苏发展还有哪些“地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无锡物联网,开发区、“不见面”审批、苏宁银行,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真理标准大讨论、张家港精神、时代楷模赵亚夫、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夫妇,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溧阳1号公路、兴化垛田湿地,盱眙龙虾、沙集淘宝镇……展览围绕“六个高质量”一一呈现,充分彰显了江苏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为人先的勇气、创新求变的锐气、挺起潮头的豪情,正在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展览吸引了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高度关注,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记录,挖掘这座浓缩了70年的“新闻富矿”。“领先发展、率先发展,是江苏70年历程的一个鲜明特点。”人民日报记者尹晓宇说:此次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实模样直观呈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江苏,人文荟萃,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苏州刺绣、扬州漆器、徐州香包、东海水晶、如皋盆景、雕版印刷、留青竹刻、雨花茶……现场既有精美的实物展览,也有精巧的技艺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萌青、姚惠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盛峰与大家现场互动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精髓,为江苏制造增添了更多匠心神韵。“匠人匠心的鲜活展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水韵江苏的独特韵味。”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孙天宇说,正是有了江苏丰厚的文化土壤,才涌现出如此多的文化标识和精品力作,在文化强省建设的道路上,江苏必将攀登新的高峰。水晶作品《喜上眉梢》吸引了新华网记者陈思君的驻足细看,并对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大为称赞。
“江苏大地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全程参与筹办成就展,他颇有感触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时代奋斗精神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交汇点记者 卢晓琳 黄伟/文 肖勇 吴胜/摄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