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生机盎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句话让企业界倍感“提气”,而在去年的报告中,用的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从“留得青山”到“青山常在”,体现着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摆脱疫情阴影,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从去年为企业纾困,到今年明确拿出2.8万亿元中央财政持续支持企业,凸显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对市场主体的期待!”江苏各界代表、委员热议“青山”再现,期待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在实处,也对拼出个生机盎然的新气象,满怀信心、斗志昂扬!
“留得青山”政策切实为企业纾困,盼望“再帮一把”
疫情冲击下,中国上亿市场主体何以逆势突围?很显然,“青山”依旧的背后,是政府及时出台实施的助企纾困政策“扶了一把”。
“去年两会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确实延续到了年底,政策‘及时雨’有力支持了企业生存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集团党委书记朱小坤去年两会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政策到位,定将效益惠及每位员工,还将新增近10%就业岗,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今年承诺一一到位。他说,在一系列纾困政策下来后,去年企业新材料和精密切削刀具赢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主动权——年销售收入增幅达20%,其中外贸出口同比增幅36%,特别是工具单月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金,开创了建厂以来的最好成绩,内贸销售同比增幅32%,利润同比增幅可达35%。
减免税费、加大补贴是2020年经济政策中的亮点,也为企业“渡难关”保驾护航;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这清晰地释放了信号:政策红利只加码不撤火,给足了企业发展底气和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麻建国认为,去年行之有效的政策,今年还应继续,尤其当前,国际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还需提升韧性,以抵御各类风险。
“去年国家推行积极的帮扶政策,如减免税收、降低电费、增加补贴等,国内制造业企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红玲说,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江苏,很多中小企业属于先进制造业或高科技领域,是“小巨人”或专精特新企业,受疫情冲击后展示出韧劲,如果“再帮一把”,再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未来有望成长为在细分领域站得住脚的优秀企业。
“未来,徐工将把科研放在首位,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力争2025年前主要指标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列,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说,“留得青山”的政策让民营企业“化危为机”,“青山常在”政策“再帮一把”必将助力企业发展再攀高峰。她表示,今年起,将在关键技术、质量控制、工艺性能等领域推广新能源应用,助力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化发展。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青山常在”
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确保企业“青山常在”,离不开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的持续“加码”,从解难“及时雨”变成发展“太阳能”。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税费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市场关切,强调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例如制度性减税政策也将继续执行,同时对去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做了优化调整,这让他鼓足了信心。
确保企业“青山常在”,崔根良期待拥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所得税政策改革,效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内其他先行改革区域,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上施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优质项目、高端人才,进一步助推示范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提升政策“精准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锦石期待,出台更多细致深入的法制保障。他说,希望研究制定一部民营企业保护法,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切实合法保障民营企业资产和权益;此外,加强司法机关对政府行政机关不履行合约和承诺时的强制执行能力等,创造一个公平文明法治的营商环境。
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还要在社会形成尊商重商的社会风气。各地探索设立“企业家日”就是很好的尝试,此前,南通市已将5月23日确立为“南通企业家日”。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介绍说,1899年5月23日,是张謇先生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南通大生纱厂正式开工投产日。“确定‘南通企业家日’是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向优秀的先贤企业家学习的应有之义。”施卫东认为,此举可有效强化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促进创新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 拼出一片“生机盎然”
当前,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仍面临着外部因素的挑战,除了继续实施积极扶持政策外,代表委员认为,企业还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转型升级增强发展韧性,积极抵御风险——“青山”活力焕发,经济发展定会“生机盎然”。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的竞争。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投入、产出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实现创新目标由企业确定、创新要素由企业整合、创新成果与企业共享。
“十四五”时期,在“双循环”机遇推动下,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参与国际分工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将继续发生变化,本土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经济社会环境稳定、工程师队伍庞大等新优势逐步显现。麻建国由此建议,江苏企业应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积极投身经济内循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加速产品提档升级,围绕重点产业链通堵点、补断点、锻长板,努力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当前,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风险明显加大,包括关键技术供给不足、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健民建议,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防范体系,帮助企业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化解风险的产业韧性。此外,要补足短板,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集中组织战略力量,进行任务导向的科技攻关,引导企业研发布局前移,破解头部企业缺乏所带来的核心技术无人引领的窘境。
企业创新不能单打独斗。“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更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联合更多的大学、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关键核心领域技术的重大突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建议,出台鼓励支持国产替代办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举国家之力,聚焦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寻找突破,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快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汽车零部件事业部设备运维部经理赵伟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更多发挥民企作用,此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等。
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无论是来自国企还是民企的代表委员,纷纷提到要推出更多、更细致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巍期待,国家对于高科技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付奇 王拓
编辑: 林惠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青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