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开设的“首页看点”栏目,每天通过关键词,为您推荐最及时的新闻资讯、最重要的热点事件、最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南京老火车站。
交汇点讯 最近,“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辆设施搬迁工程”因开展招标活动引发关注。记者获悉,该工程已经开工,意味着南京西站地区铁路迁建迈出“第二步”。浦口火车站、中华门火车站也先后迎来新规划。这些百年老站,将“走”向何方?
老站渐次退出舞台
1月22日,南京的天气有些阴沉。南京西站的黄色外墙透出暖意,这里现在是铁路南京客运段等单位的办公场所。楼房背后,老沪宁线的尽头,几列火车卧在长长的铁轨上。旁边,大小汽车一刻不停地奔驰,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闪闪发光。
南京西站位于南京江南主城西北端,始建于1905年,1908年12月投入使用,是南京最早的客运火车站。距离南京西站2012年停止客运业务关门谢客,已经过去将近10年,但南京西站昔日的繁忙热闹仍留在不少人记忆中。
作家周水欣,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供电段工作,单位就在南京西站旁边。她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乘坐火车从上海来南京,就在南京西站下车,从此成为一名铁路职工,也成为新南京人。“与南京西站朝夕相处,我见证了南京西站最后十几年的辉煌——川流不息的人潮、无数趟列车驶进驶出。我自己也从这里乘‘夕发朝至’的火车去北京参加原铁道部的培训,坐5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游玩。”她告诉记者,“现在从南京到上海,最快只要一个小时。时间好像在加速度前进。”
就在南京西站投入使用的同一年,浦口火车站正式开建。于1914年交付使用的浦口火车站,虽然历经百余年风雨,主体建筑依然基本保留下来。
因参与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团队在浦口火车站地区进行了历时9个月的实地勘察。他告诉记者:“当时,人们从南京去北京,必须从江南坐轮渡到江北,再从浦口火车站坐上火车去北方。从北方到南京来的人也要先到这个车站。当时的车站广场很热闹,轮渡、公共交通很繁忙,周边有不少旅馆、商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铁路系统在车站周边为职工建了住宅及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
周琦介绍,津浦铁路北段由德国设计,南段由英国设计,浦口火车站是南段的终端站,也是津浦铁路沿线唯一完整保存、规模最大的民国特色火车站。研究浦口火车站对了解中国近代英式铁路建筑、铁路工业史和交通运输史具有重要价值。
朱自清的名作《背影》,让浦口火车站的“文艺范”全国扬名,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前去“打卡”。从事历史研究的青年学者宋浩,曾多次从苏州来到浦口火车站观光。能看到昔日面貌、触碰历史,他自觉幸运:“浦口火车站、南京西站,这些百年老站的故事太多太多。历史在这里沉淀,给南京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顺着南京西站一路向南,不过10公里外,另一个“百年老火车站”——中华门火车站也从辉煌走向“没落”。中华门火车站始建于1935年,1936年正式投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它是南京四大火车站之一,运力仅次于南京火车站。
1998年,雨花路道口人行天桥拆除、道口彻底封闭,似乎成为中华门火车站人气走低的起点——此时的宁芜铁路,虽然还有不少列车在跑,但经停此地的客车不断减少。伴随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以及高速公路路网快速建设,铁路小站的作用逐渐弱化,中华门火车站的“黄金年华”一去不返。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陶岸君说,火车站停用与否,最大原因不在火车站本身,而在于交通格局的改变、铁路线路的调整。“铁路提速,高铁兴建,这些百年火车站自然慢慢退出主要路线。”
与城市的联结变了
朱自清《背影》中与父亲告别的站台、孙中山先生接灵仪式举行的地址、两浦铁路工人“七二”大罢工的发生地……百年老火车站承载着太多历史,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毫不夸张地说,火车站曾经就是城市片区的中心。由火车站辐射开去,旅社、仓储、小件行李寄存处、报刊亭、饭店应有尽有,还有配套的中华门长途汽车站。”中华门火车站退休职工郭澄志在中华门火车站工作过30多年。那时,年轻人能穿上铁路职工制服是令人羡慕的。不过,2014年10月13日20:46,中华门火车站送走最后一趟停靠站台的客车。
火车站的客运功能或许会消失,但火车站与城市的关联不会一同消散。
“因为宁芜铁路的运行,以及中华门火车站及货场的‘围截’,这一带出现车行断、换乘断、步行断的‘交通断’。由于交通缝缝补补、中华门火车站外高架林立,又出现了‘文化断’‘风貌断’‘视线断’和‘业态断’等问题。”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雨花台分局规划管理科三级主任科员姜佳丽说。
从在秦淮区的中华门、老门东等旅游打卡地,途径大报恩寺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风景区,空间直线距离仅850米左右,实际步行却要走1.9公里、用上25分钟甚至更久。随着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中华门火车站也走到“必须改造”的路口。
“浦口火车站2004年停办客运功能后,热闹一去不返。与此同时,在火车站一公里以外,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城市开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园区日新月异,位于高楼之间的浦口火车站更显衰落。”在周琦看来,客运停止后车站周边“断崖式”的萧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幸运的是,没有人去触碰浦口火车站,历史原貌得以被保存。”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将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列入22片历史风貌区名录。2012年2月,南京市政府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南京西站地区铁路迁建框架协议》,写明按照“先建后搬”的原则,分三步迁建。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起形成《南京中华门地铁站点周边城市设计》方案,明确提出“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是历史轴、“一带”为铁路公园带、“四组团”则是文创办公组团、文化商业组团、文化体验组团和城南旅游服务组团。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总规划师郭辉说:“如果任凭南京西站地区废弃,显然对周边的环境、交通都将产生影响,而有规划地退出,空置出来的土地资源可以为环境改善、配套建设作出有益补充。”
在南京加快构建“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城市格局背景下,浦口火车站片区成为江北新区推进城市更新、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实践地。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承担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建告诉记者, 这个3.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滨江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将按照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驱动、智慧运营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除了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其他区域都以中高强度开发为主。在历史风貌区南北两侧,会建起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商业、金融、办公为主,而历史风貌区是小尺度、低密度的风貌呈现。
融入生活承载记忆
百年火车站如何融入现代城市,也在人们记忆中永远留存?
近年来,南京西站所在的下关滨江地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南京西站地区的铁路元素,如何融入现代城市,也在人们记忆中永远留存?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综合处王欣介绍,根据去年8月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江片区将重点依托滨江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中山北路历史轴线以及铁路灯泡线整合历史资源。其中,灯泡线串联南京西站、站台、轮渡所等铁路特色元素,形成展示近代铁路文化主题的博物馆系统。
“在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结合各级历史文保单位,合理织补布局文化、展陈、创意、设计、休闲及娱乐等现代功能,营造更多的体验场景,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激发片区活力。” 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
具体而言,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各类文化资源,将被整合划分为“铁路文化展示区、仓库创意展示区、综合生活服务区、滨江休闲景观区”四大主题功能区。以沿铁路和沿滨江为轴线,串联各文保及历史建筑、站前广场、浦口码头以及滨江景观带等,营造大马路和津浦路历史街巷空间场景,植入历史事件和传统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展示场所,打造多条文旅体验线路和多个网红打卡景点。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面貌已经在改变。在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是先行打造区域。郭建介绍:“在历史风貌区一期项目、占地1.3万平方米的启动区,我们修缮建筑,引入多元业态与品牌,打造集游、购、食、宿、娱多功能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今年,这个启动区将向公众开放。”
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与启动区一街之隔。郭建表示:“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的修缮维护问题,江北新区正积极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沟通,有最新进展将及时对外发布。今后5年内,我们将对风貌区采取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成熟一栋改造一栋,成熟一片更新一片。” 历史建筑与广场、平台、街巷、院落等相得益彰,会成为江北新区集文化、旅游、创意、休闲、时尚于一体的活力中心。
对于中华门火车站来说,“保护与利用”贯穿设计方案。这里将沿宁芜铁路,打造一个穿越中华门火车站的雨花站台公园。重新利用部分铁路设施,将火车站西入口改造为轨道文化广场,被写入设计方案;保留部分火车站台,打造“站台剧场”,并利用站台高差设计“铁轨看台”,成为方案中的设想;小剧场文化集群和文创产业集群,被拟定为今后适宜发展的业态。从中华门城堡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风景区的历史文化风景,将不再被中华门火车站和铁路“切割”开,而是得到缝合,可以集中连片讲好文化故事。
“中华门火车站附近高架林立,视觉压迫感较强。”姜佳丽坦言,针对这一问题,改造思路有意识地软化,通过公园、绿地、景观串联,以期实现面貌修复,削弱高架立交带来的生硬感,使城市线条更加柔和。让人们能够慢下节拍,亲近中华门火车站。一旦站台公园人气聚集、周边景点风貌贯通,作为城市记忆的中华门火车站,将被更多人记住。”
陶岸君说,作为建筑,南京西站本身具有历史价值,保留下来改造为博物馆,展示铁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郭辉还说到长江北岸的浦口火车站,“两个百年火车站虽有相似之处,但历史背景不可互相替代。两个博物馆隔江相望,将共同构建这个城市的铁路印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李睿哲 徐睿翔 蒋明睿 徐冠英 实习生 王琳琳
摄影 陈俨 李睿哲 部分图片由周琦工作室提供
链接:南京“新三站”
南京站是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是中国唯一临湖依山的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火车站”。南京站始建于1905年,原址位于南京原下关地区,1968年9月迁入现址,与南京长江大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7月完成改建工程;2014年8月启用新建的北站房和北广场。站场规模为8台16线。
南京南站是国家铁道枢纽站,地处南京南部新城的核心区,2008年1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28日投入使用。南京南站站房建筑秉承“古都新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古都南京浓郁的风格和特有的气质。南京南站设有15座站台、28个站台面、28条股道,途经京沪、宁杭、宁蓉、宁安等高铁线路。
南京北站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2020年12月28日,铁路南京北站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动员召开。规划途经北沿江高速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宁宣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宁启铁路等线路。南京北站规划为“3场16台30线”,站台数超过南京南站(15台28线),同时也超过杭州东站(15台30线)等多个全国性大型高铁枢纽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作为“侧式站”只有普通客运站功能;第二代南京火车站实现以客货一体功能为导向,与轨道交通结合的空间布局;南京南站作为第三代站点,站与城有了初步融合。作为南京第四代高铁站,南京北站是新时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先导实践枢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编辑: 刘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新老站体现高铁事业发展
老火车站故事
心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