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目镜后我看不清你的眼,防护服下我辨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驰援黄石的“逆行天团”。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战斗一线,一个背影都亲切,只言片语亦动听,他们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省8000万人民的心。新华日报和交汇点客户端《黄石第N天》纪实栏目同步上线,将全程跟踪记录这些可敬可爱的“江苏身影”,分享“战报”、分担焦虑,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录者 左靖芳 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干事&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护士长
3月2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离开黄石的日子。我们医疗队首批200多位队员,乘坐下午的航班返回江苏。
上午,从美丽的磁湖之畔启程,看着一路上向我们挥手送别的黄石百姓,列队敬礼的警察,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我的心中既有回家的喜悦,也充满了对黄石的不舍。回想将近40天的战“疫”时光,这里的点点滴滴,都那么难忘。
难忘那位不知名的工人师傅。记得第一天走进黄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看到隔离区和清洁区只有一个屏风隔开,我很震惊。那里原本是普通病房,临时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布局不符合“院感”要求。我们江苏医疗队提出病房改造要求后,院方立即进行改造。我看见一位做隔断的师傅,走路一瘸一拐,就问他“是不是腿麻了”,师傅说“骨折了”。当时,我的眼眶就红了。
初到黄石,我感到压力非常大。我被黄石市委任命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业务护士长,管理两个病区,我要带着小伙伴尽快适应环境,还要与黄石的新战友全力配合好。刚到中心医院那两三天,我每天在医院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这位不知名的师傅让我体会到,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战役”,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每个人都是英雄。作为支援黄石的医护人员,我唯有化压力为动力,为救治病人尽最大的努力。
难忘并肩作战的生死之交。江苏护士想快速融合,而黄石护士已经很疲惫,导致工作节奏不一致,而且两地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工作流程、习惯。我和黄石的护士长柳佳一起梳理工作流程,将两地人员搭配起来分组,召集组长开会。大家把工作上碰到的问题、困难都摊开来讲,很快工作就顺利了。开始两周,我和柳佳进病房就“找茬”,后来我们就找不到“茬”了。
下班时我们只能一个一个地脱防护服,黄石战友都让我们先走,她们自己多等等。遇到增加人手或者排班调整,我都在江苏队员群里发信息,尽量让黄石战友多休息。柳佳一个多月都没有休息,我也陪着她,一天都没休。给病人做“诱导痰”的操作,危险系数蛮大,我和她都抢着上前。前天,我们抽空拍告别视频,我和柳佳抱头痛哭。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并肩作战,我们相互扶持、理解、包容,一起工作一个多月,我们是生死之交,江苏、黄石两地的医护人员都是生死之交。
难忘与病魔拼博的病人朋友。昨天上午68岁的老袁出院,我们十几个护士都在楼下送他。刚看到老袁时,我担心他挺不过来。我一说“是江苏来的”,他眼睛就放光了,问:“我能不能好?”我跟他说:“配合治疗肯定能好!”跟他聊了半个小时之后,几天没有好好吃饭的老袁说“想吃饭”,我便喂他吃了饭。此后老袁非常配合治疗,上周开始做康复锻炼,每天都有进步。老袁说:“是江苏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出院的病人,我都加了微信,让他们每天告知身体情况。前天有个阿姨说已经结束隔离、回家了,还有病人后天也要结束隔离。我真为他们高兴。
这段日子,护士非常辛苦,把照顾病人生活、打扫病房卫生的工作都承担下来了。精心救护的病人出院,就是对我们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病人对我们很感恩,我也很感谢他们的信任、配合,他们的坚持、勇敢。其实,病人也是我们的战友。
昨晚得到离开黄石的消息,我就在微信上跟老袁等病人告别。我们互相致谢,互相祝福。我是黄石荣誉市民,与他们是一家人。
这一个多月,看到身边90后党员冲在前面、无人退缩,我被他们的担当所感染,递交入党申请,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战“疫”让我成长,让我不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万事开头难,结局很圆满。我就要回到生养我的南京,不久便能拥抱亲爱的家人、走进温暖的单位,而黄石将是我一生的牵挂。
整理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栏目执行 唐悦
策划统筹 王晓映 刘玉琴
编辑: 刘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