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城市响水县根据全市抓党建促联建行动安排,因地制宜培植和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推动“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落地落实,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一条线”串起“幸福链”
响水县从组织层面谋篇开局、全面动员,建立组织部门与国有企业、重点联系民营企业抓党建促联建协同机制,推动联建企业和村(居)党组织发挥优势、各显其能,踏着村企联建、共谋发展、携手并进“三步走”节拍,将“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不断推向深入。
行动中,国企党组织带头示范,县灌江控股党总支率先牵手七套中心社区七套居、梅湾、亭泉、中心4个村居党总支,共同谋划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着力在中山河沿线打造“万亩经济林果及农旅文一体化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截至8月上旬,一期已建成经济林果7300亩,配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目前,全县共有联建村居44个,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10个,涉及联建企业39个,其中县外企业8个,已实施联建项目40个,计划投资总额达15亿元,在项目的支撑下,切实保障村企共建行的稳、走得远、出成效。
“一朵花”结出“富民果”
坐落于南河镇的响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园主导发展西兰花产业,盐城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响水旭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从入园的那一刻起,便分别与南河镇兴南、王集等6个村达成联建协议。
党群共富“同创园”是联建机制中的一大特色,党员大户和农户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结成“致富共同体”,先后建成“同创园”18个,帮助370多户低收入户脱贫。
“这里有土地、有政策、有资金、有技术,但是农户更需要信心和榜样,所以我们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党员大户黄海洲把带民致富、与民同富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事。
该镇如今已成为全省西兰花种植第一镇,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从业人员近2万名,产品远销到美、韩等7个国家,南河镇70%的低收入户从中获益,为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一片藕”谱写“千丝情”
江苏天荷源食品有限公司与张集中心社区韩家荡村“喜结连理”,大力发展以浅水藕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酿出一段又一段佳话。
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特色农旅+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员干部“1︰10”、普通党员“1︰3”的结对帮扶机制,先后带动900余名低收入劳力就业,年人均增收1.5万元。
“我家里有三十亩藕塘,农闲时会到‘韩家荡·天荷源’景区务工,口袋是越来越鼓了。”韩荡村农户单奎年靠种藕实现了发家致富。
现如今,浅水藕种植规模达到10000余亩,直接带动周边6个村一同加入专业合作社,村均每年可得固定分红18万余元,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积累。
“一只桃”汇聚“十里香”
盐城晓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七套中心社区七套居结对共建,依托黄河故道文化底蕴,在当地大力发展黄桃产业。在区党工委、居党总支的大力协调下,先后流转土地近万亩建设“十里桃园”农旅结合基地,精心打造桃园经济,使之成为当地产业富民重点项目。
目前,桃园全长超过5公里,拥有育苗中心、高标准连栋大棚桃子生产区、农旅结合区和黄桃冷藏加工区,基地里有黄金蜜、迎雪红等二十多个品种,常年吸收低收入群众务工。
“开花、采摘两个时段来桃园观光游玩的人特别多,多家婚纱影楼已经和我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桃园负责人张晓山介绍道。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黄河故道林果产业,通过市委组织部牵线搭桥,响水县科技镇长团专门邀请扬州大学农业产业方面专家,为“十里桃园”规划设计、营销模式等出谋划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据了解,该县还将“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成果与村书记考核奖励挂钩,对推动村企联建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优先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村书记推荐人选,所在村优先定为一等村;对履职较好、联建成效突出的企业党组织和负责人,优先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两优一先”、劳模等表彰对象,有力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响 组)
编辑: 刘春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