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雾缭绕的海上云台山上,坐落着堪称“江苏省最高海拔行政村”——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大竹园村属于典型的林业村,山林面积5000亩,盛产云雾茶、板栗、银杏、葛根等农特产品,尤其是云雾茶,传承千年,曾得乾隆皇帝亲赞,留下了“龙团凤饼”和“题宿城山云雾茶天书”的御笔。
说起大竹园村,村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身在绿水青山无处找,抱着金山银山吃不饱”。自然资源如此丰富,村里及村民却一直过着穷日子,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低下。2019年,大竹园村乘着全区全面实施“党建+产业”的东风,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茶农”的发展模式,努力将满山的绿叶变成富民兴村的“金矿”,走出一条“以茶兴农”特色致富路。
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了改变茶农传统分散的“小作坊”模式,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大竹园党支部经多次外出学习,决定还是在“以茶兴农”上做文章。于是,多方筹措资金,挂牌成立连云港竹云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改建了210平米茶叶加工厂,投入20万元购买理条机、烘干机等制茶机器,主打生态有机茶品牌。今年初,党支部又成功签约福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公司+合作社”运营模式,以统一标准、统一采摘、统一制作、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方式,直接带动茶农增收25万元。近两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翻番,从2018年的2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如今,满山的“绿矿”真的变成了鼓起群众钱袋子的“黄金”,“支部引着走、合作社带着走、茶农跟着走”的致富增收成效明显。
农旅融合,富民业态呈现多元化。依托海上云台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大竹园村巧妙地将非遗制茶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路农旅融合的多元业态。全力创建省级绿色优质云雾茶基地,先后投入64万元打造综合性生态茶园观景平台、茶廉文化基地,建成茶史馆,不断延伸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茶文化产业链。依托茶基地,举办一年一度“采茶节”,增设非遗课堂、茶艺PK、亲子体验、云顶观游等项目,年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带动茶叶销售300余斤,逐步放大了“游客走进来,产品带出去”的富民效应。
如今,大竹园村以茶促旅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茶文化观景平台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以茶兴村,民生幸福筑就新高地。产业振兴了,村集体壮大了,大竹园村为民做实事的“底气”就更足了,以经济基础构筑的民生幸福高地越夯越实。设置专项为民服务资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缮便民道路3000米,安装上山路灯56盏,畅通高山村民的交通出行。设置专项扶贫救济款,为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群众发放生活补助7万余元,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以茶兴农的“经济红利”。积极申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高标准修缮了千年古寺、抗日石刻等历史古迹,改造原村委会、校舍、代销店等原有建筑,现已成功入选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极大地提高了在全省的知名度。最值得一提的是,配合街道实施高山供水入户工程,完成182户村民自来水管网的沿山铺设及半山水泵站建设,打通高山村民供水入户“最后一公里”,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多年来无市政自来水的历史。
如今,大竹园村村民生活在如画的“景中村”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业有所获、居有所乐,幸福感满满。
( 吴媛 )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