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国家禁毒办《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您是否曾因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毒贩的疯狂而义愤填膺?是否因电影《非凡任务》而对伟大的缉毒警充满敬仰?其实除了正面交锋、放手相搏,禁毒也可以这样来。11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毒品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药科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医疗团队等四方的专家精英汇聚一堂,携手探索对抗高科技毒品的破解之法。
据了解,中国药科大学依托“国家禁毒办-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一线禁毒国家队、高水平禁毒研究科研院所、从事戒毒诊疗研发的医疗团队和突出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等10余家单位,组成了禁毒项目产学研用研发团队。团队拟通过“毒品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建立从毒品原植物溯源、毒品检测、吸毒认定、戒毒到毒情监测、毒情预警和研判的完整禁毒网络,力图构建完善的禁毒科研体系,开发新的方法、设备、软件,形成禁毒产品产业链,实现从源头对毒品的管控,打击毒品犯罪,挽救吸毒人员,更全面有效地推动禁毒工作。
“准确监测毒品制贩吸等情报信息,对于打击毒品犯罪、开展毒品预防,减少毒品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表示:“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且先进的技术,新形势下的禁毒工作就难以突破和进展。因此,必须要有高尖端的技术人才参与到日常禁毒工作中来。而中国药科大学素有‘药界黄埔’之称,尤其在毒物分析、毒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依赖性和毒品原植物鉴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本次项目启动会,由中国药科大学牵头,‘产、学、研、用’多方精英强强联手,将进一步服务于国家公共安全的战略需求,为我国乃至国际禁毒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之前国家禁毒办就和药大深入合作,进行过不少探索。”对于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打击毒品犯罪,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国药科大学徐慧教授表示:“毒品在升级,打击罪犯的手段也需要同步升级。毒品和药品本质上是有联系的,毒品是特殊的药品,而高校是高技术、高人才聚集的地方,下一阶段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形成新的学科研究方向,会同各单位进一步‘升级’技术,围绕禁毒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原始创新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科技研发项目和优越的实验条件,实现对全国毒情科学、实时、全面的监测和预警,实现对涉毒犯罪的预知、预测和防范,为公安部门禁毒、缉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据了解,毒品一经吸食,会相应地在尿液、血液、唾液等生物检材中留下痕迹,成为认定吸毒违法行为的证据。不同种类的检材具有不同的吸毒追溯期。例如,毒品在尿液中的追溯期一般不超过3天,一旦尿检呈阳性,通常表明被检测人员在3天内使用过毒品;血液检测毒品呈阳性,能表明被检测人员在几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内使用过毒品。一旦超过期限,血液、尿液中便检测不到毒品成分。那么,如何探究更长一段时间的吸毒情况?人体中存在能够反映更长吸毒史的生物检材吗?“以前,我们试过从污水排放中监测毒品成分,可以大致地分析区域内吸毒人员的情况,当然,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范围太宽泛,准确性不高。”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告诉记者,与尿液、血液等检材相比,毛发样品最显著的优势体现在延长了吸毒追溯期,可以挖掘更长时间内的吸毒信息,几十厘米长的发丝甚至可以反映几年内的涉毒情况。与尿检技术相比,毛发检毒技术会让这些隐性吸毒行为无处遁形,有助于充分发现复吸违法行为,有效开展管控工作。
记者从位于中国药科大学的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看见,数台高端仪器已经投入到毒品的鉴定研究工作中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杨大松说:“毛发检毒之所以有更长的追溯期,主要是因为毒品在毛发中的存留机理和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相比有显著差异。毒品进入尿液、血液是一个持续代谢和快速降解的过程,毒品痕迹几天内就会完全消失。而毒品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毛囊,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会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并稳定地保留在毛发中。记录吸毒信息的头发长出头皮后,毒品及其代谢物会随着头发的生长从发根一端往发梢一端迁移,由此,通过分段检验可以反推出被检测人员的吸毒史。”而根据《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唾液、尿液、血液、毛发等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生物检材。杨大松还坦言:“按照现在的水平,单个头发样品的检测5—10分钟就能完成,成批量样品检测1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研制小型便携的毒品检测仪器,这样也方便公安机关在各个关卡的排查。”
“高校科研工作为禁毒实战单位提供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先进的技术方案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公安一线的科技应用水平。”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王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缉毒一线的还没有小型便捷、准确度高的检测仪器,特别是在海关、机场等关卡,目前的排查手段还比较局限,所以我们希望在高校的帮助下,提升禁毒效率。”。
据悉,本次项目将通过建立毒品原植株及生物毒品溯源方法和多种致幻剂检验方法;建立基于环境毒品分析的毒情监测体系;制定毒品吸毒时间认定规范;研制毒品快检便携质谱设备和唾液快检器;探究吸毒成瘾程度认定方法,开发戒毒康复新方法、新装备;形成规范准确的毒情监测预警和禁毒情报研判系统,最终推动成果在禁毒和戒毒领域的应用示范。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郑诗翌 崔嘉跃
编辑: 范杰逊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