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16日上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江苏段的集中采访活动继续在古城扬州展开。不管是整治后时有海豚出没的三江营,规划中的沿江湿地公园,还是三湾公园里的“最美绿道”和袅袅书香,抑或是可领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意的润扬湿地公园,都能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生态和生活之美。
下了大巴车,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顺着一条小道,便来到了长江三江营水源地。三江营地处扬子江、小夹江、太平江的汇合之处,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口,因清朝在这里驻有一个水兵营叫三江营而得名。
据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副镇长朱仁武介绍,这里周围散布着很多村落,村民喜欢来这里捕鱼,对水源地造成了影响,“2017年开展了区域内专项整治,依法关停拆除长江沿线9个码头和3个混凝土搅拌站,1个水上餐厅和6家船厂,畜禽养殖点全部进行了整治。同时,距离江边几十米的地方也用护栏围挡了起来,平时禁止有人靠近,以保护水源。”
如今,这里早已成了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不时有人在林间散步。据了解,一座沿江湿地公园已被当地列入建设规划。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和江都海事处还在三江营常态化开展了守护江豚等活动。目前,三江营江汊水域常有江豚出没。
记者了解到,扬州海事局辖区共有包括三江营在内的3个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在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方面,扬州海事局做了许多工作:向到港船舶宣传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以及船舶在保护区内禁止开展的各类行为;加强海巡艇日常巡查,确保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每天巡查2次以上,一旦发现船舶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严肃查处;联合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督促取水口单位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在取水口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使过往船舶易于辨认;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运用VTS、AIS、CCTV、GIS等手段,加强水源地监控,防止船舶在取水口附近水域发生事故造成水域污染等。
在扬州,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廖家沟公园,位于古运河三湾段的三湾公园人气也相当高,它是扬州市公园体系建设五大核心公园之一,是第一个完全坐落于现代化城市中央的公园。
从曾经破败不堪的城市“边缘之地”,各类工厂、小作坊林立,到如今拥有最美绿道和40多种鸟类,水清花香的“网红”公园,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如今公园一期1520亩已经建设完毕,二期1807亩正在建设之中,计划2021年全部建设完毕。”三湾公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岳兵透露。
要说三湾公园里哪里最受欢迎,城市书房首当其冲。从公园东门入园直行不远,就看到一块竖着的“城市书房”醒目招牌,上面提示书房开放时间为早8点30分至晚9点30分。书房为两层建筑,南北向建设,朝向西边的古运河,古色古香,书香味十足。书房室内上方悬挂着鸟笼、小鸟和鸟巢等造型,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供读者围坐阅读的小方桌、小圆桌、大圆凳一应俱全。书房内还配置了空调、卫生间,提供自助咖啡,同时设置电子阅读区、自助借还机等相关配套设施,整体氛围温馨舒适。
据岳兵介绍,书房以两棵生态树为设计出发点,营造了一个藤质环保式阅读空间。书房靠近临水广场,广场设有观鸟平台,同时考虑到三湾古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城市书房的建筑从这些因素考虑,把中国传统水岸建筑中的水榭和画舫的精髓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体现临水建筑的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如今,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到这座建在公园内、别具特色的城市书房“打卡”,健身之余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生态治理,不但城市的面貌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交汇点记者 黄欢
编辑: 王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