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五一期间,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由南京市话剧团改编演绎的俄罗斯经典话剧《五个夜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观看过这部剧后,不少观众认为,这个“以爱为名”的故事,教给人们的其实是远比爱情更广阔的“人生课”。
前苏联著名编剧家亚·沃洛金创作的《五个夜晚》是俄罗斯戏剧的里程碑之作,讲述了一对阔别多年的恋人经过五个夜晚的思索、挣扎,最终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走到一起的故事。该剧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关注“小人物”命运的优秀传统,将普通人性中一切高尚、卑微乃至虚荣可笑的东西展露在聚光灯下,让观众领略到人的内在生命所可能抵达的深度和广度,并最终在这个过程中与真实的自己相遇。不限于爱情,《五个夜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索的问题:我们敢不敢重拾追求生活的勇气?对于理想的人生,一切努力会不会太迟?我们能否诚实地面对他人,更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尽管话剧并不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在观众的心中种下了种子。在观众走出剧场的一刻,一个更加真诚、成熟的自我已经在灵魂的深处萌芽、生长。
其实,话剧的艺术形式本身就决定了它承载的教育功能:它把作者对世界的思索熔铸进浓缩性的戏剧情境中,借助激烈的戏剧冲突,与读者进行一场没有延迟的对面交流,因而也被称为“离人最近的艺术”。不论是西方以易卜生戏剧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还是中国五四时期蓬勃发展的社会启蒙剧,都是利用了话剧的这一特点实现教育的功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裕、同时也矛盾冲突频生的当下社会,话剧不仅应以艺术的力量慰藉人性,也应当审美地介入现代人的生活,在培育人格、树立理想信念、思索社会历史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换言之,话剧应当成为普通人的人生课堂。
不过,由于话剧本质上是一种“舶来艺术”,不论是从创作、演出还是观众基础上来说,国内的话剧市场都远未形成气候,除了少数作品外,近年来叫得响的精品话剧并不多见,在中小城市里,到剧院欣赏一场话剧也远未变得像看电影一样稀松平常。这些说明,话剧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城市和剧院都开始大力推广话剧艺术。一年一度的“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通过集中的中外名剧佳作展演培育市民的观剧习惯,今年还专门设立“学院奖”用于扶持校园原创戏剧人才和作品。江苏大剧院不仅举办了“2018高校戏剧精品展演周”、为高校戏剧提供展现的舞台,还大量引进国内外的精品话剧,并以优惠票价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只有当逛剧场不再是属于少数人的文化消费,而是浸透于百姓日常的生活方式,话剧之成为人生的课堂,才有了得以实现的深厚土壤。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编辑: 华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