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我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为什么体重一直没有减轻?”“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应该吃多少运动多少?”“多吃蔬菜瓜果,什么样的比例才比较科学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2日晚上,“江苏体彩公益行——吃动心平衡健康讲座”邀请三位运动健康专家,从有氧运动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健身两大误区:强度不够、缺乏力量训练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身教授、美国人体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认为,现在中国老百姓锻炼身体有明显的两大误区:一是运动时的强度不够,心率上不去;二是缺乏不迈腿的运动,也就是缺乏力量训练,也就是忽视有氧能力。什么是有氧能力?朱为模介绍,有氧能力又称心肺功能,是人在做体力工作时把大气中的氧气输送到细胞中的综合能力,代表着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每增加一个有氧能力单位值,能增加人的生存可能达到8%到35%之高。从有氧能力提高中受益最大的人群不是有氧能力非常高的马拉松选手,反而是有氧耐力低下和较低的人群。稍稍提高有氧能力,即提高1-2个有氧能力单位,就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10%到30%。一个人的有氧能力通过科学的运动2-3个月就可以得到改观。
现代人为什么容易发胖?朱为模介绍,从1970年代开始,全世界青少年有氧能力一直在下降,今天的青少年要比30年前的同龄人跑一英里慢90秒。朱为模还通过人类进化的对比给出了答案。人类的基因还是5万年前石器时代的基因,对狩猎部落研究发现,男性每天能量消耗2178卡,其中体力活动占903卡,每天走路距离10公里;女性每天消耗1770卡,其中体力活动占600卡,每天走路距离8公里。而现代人,男性每天消耗2000卡,体力活动306卡,走路2.4公里;女性1679卡,体力活动231卡,走路2.4公里。
“管住嘴迈开腿”该怎么管怎么迈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那么,该怎么吃、该怎么运动才更健康?朱为模说,“管住嘴”会给人错觉就是要少吃,其实现在很多的减肥班就是一味地强调少吃多跑,岂不知这种方法不但减得快,反弹得快,而且伤害健康。“迈开腿”当然比坐在沙发上好,另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融入日常生活的小运动对健康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觉得一个“动”字更准确,更容易科普。
库珀有氧大中华区董事长,世界“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博士私人代表朱为众给出了一个一日三餐的菜单:50%不含淀粉的蔬菜和水果,25%的蛋白质,25%的谷物和含淀粉的蔬菜。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他介绍,一个人摄入的能量,80%身体内部消耗,另外20%则通过运动消耗,怎么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消耗这20%的能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胖瘦发展。
讲座上另一个专家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资深会员、老道明大学体育科学专业教授科尔伯格博士,她就是一位I型糖尿病患者,也是世界著名糖尿病康复专家,她以病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解读了如何通过运动干预糖尿病。
交汇点记者 林华维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