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太行山西麓,峰峦如聚,苍莽厚重。一列只有3节车厢的“小火车”穿行其间。
上午9点25分,8171次列车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站正点开行。
春节将至,车厢过道上方挂着红色小灯笼,车窗玻璃上贴着“福”字窗花。乘客基本坐满,却不拥挤。
7岁的王永森剃着光头,正在过道玩耍,手里紧握还没打开包装的车模玩具,那是母亲王二燕给他的春节礼物。
38岁的王二燕和丈夫在太谷县种植大棚蔬菜,眼下正是蔬菜销售旺季。家里老人催回家过年催得紧,她和丈夫商量好,自己先带孩子回老家武乡,等丈夫卖完菜再赶回去。
王二燕上车前就备好了年货,鼓鼓的红色行李袋装着4斤壶瓶枣、4斤涮肉用的羊肉和一大包零食,还有自种的黄瓜、西葫芦等新鲜蔬菜,两个儿子过年的新衣服也备好了。王二燕说,接下来几天她还得采买五花肉、牛肉、火腿、莲藕等食材,好为家里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这时,列车长李卫军走了过来,用手摸摸永森的头,出乎意料,小朋友却回头敬了个礼,引得周围人笑起来。
有人问几点到社城站,李卫军摘下大檐帽,从里面拿出一张页脚卷起、字迹模糊的列车时刻表,看了看说“正好12点”。
49岁的李卫军已在这列3节“小火车”上工作了26个年头。“小火车”1993年5月1日开行,在方便铁路职工通勤的同时,沿线百姓也从中受益,被称为“公交火车”。
太焦线铺轨时,沿线石会村村民周眉书还很小。他记得,当时村里的小孩吃不饱饭,更吃不上白面,有时候跑到铁路工地上去,还能要到一些吃的。
现在62岁的他已经是村支书了,这次去晋中市看病,顺带在城里花600多元给自己买了全套的新衣裳。嫁到外地的女儿过几天就要回来了,他得把自己收拾得精神些。
“小火车”是内燃机车,有3名司机,6名工作人员,包括列车长、乘警、巡检员和3名列车员。49岁的惠大晓负责给每节车厢尾部的煤炉添煤,一趟下来要加七八次。
看到从郝村站上来的范东牛,惠大晓远远和他打了个招呼。农忙时节,范东牛常常扛个锄头就上了车,坐6站到路家庄站下车种地。
这天,范东牛天不亮就起床了,两个多小时后,他喊上同村的“老伙计”张文光、乔秋连夫妇一起坐上这趟车。这次,范东牛的目的地不是路家庄,而是长治市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这趟车的乘客很多是沿线百姓,坐了多年车,列车员和他们早已“眼熟”。谁大概是哪个地方的人,列车员都知道,有时候还帮他们给亲戚捎带东西。走亲戚的乘客,还经常抓把花生、大枣等土特产给列车员。
坐在车厢另一头的周碧波3年没有回沁县老家了,姐姐嫁到榆次,父母在老家则整年侍弄着20亩地,主要种玉米、小米、红薯和土豆。在晋中大学城一家饭店做厨师的周碧波,今年带着一家“四”口回家过年,6岁的儿子不停地和妈妈打闹,全然不顾妈妈8个月的身孕。
很少回家的周碧波对故乡早已陌生,许多变化都是父母打电话告诉他的。村民种的地块越来越大了,从四五十亩到上百亩的都有,大型养鸡场也建起来了,种牡丹、辣椒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也不在少数。
13点55分,沁县站到了,和周碧波一起下车的人很多。离终点站还有3站,乘客也只剩下3名。
离开路家庄站,轨道开始一路下坡,到相对平缓的地段,公路也就比较发达,坐这趟火车的人便开始减少。
14点28分,行至虒亭站,最后一位乘客下了火车。10分钟后,火车到达终点站——长治市襄垣县的大平站。
65分钟后,经过列车掉头、车辆巡检等作业后,顺带避让了两列客车,15点45分,“小火车”原路返回。
下午5点多钟,范东牛一行3人搭上回程的火车。他们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还顺带“考察”了武乡和郝村的年货市场。“没想到外面年货比村里还贵!”范东牛向邻座“吐槽”,“村里一斤猪肉8块,到了武乡9块!以后还是得在村里买年货。”
可去年,范东牛还是坐这列“小火车”去县城买的年货。原来,在范东牛现在住的郝村里,只有菜市场和几家店铺能供应年货,远不如县城多。不过,公路通到村子里后,来村里卖年货的外地商贩也比以往多了些。
4个月前,范东牛刚刚从路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到郝村。“其实,他更让人羡慕!”范东牛指着隔壁座位的张文光说,“他家儿子是养鸡大户,养了8000只蛋鸡。”
“8000只啊!”范东牛比划着手势,又强调了一遍。
沿线村民的生活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在高铁四通八达的今天,显然,这趟慢悠悠的“小火车”依然停留在“慢生活”时代。
即便如此,在列车长李卫军的眼里,“小火车”本身也在变化,座椅就从最初的木条变成了后来的皮革,现在则是沙发。但票价却20多年没变,全程才10.5元。李卫军说,正是这点“另类”,火车反而吸引很多“驴友”来专程体验。
从上午到夜间,一天的来回,“小火车”穿越112个隧道,来回行程将近400公里,20点52分,回到榆次站。
42个站台,150多名乘客上上下下,他们终于回到久违的故土,可以暂时放下一年的辛苦疲惫,享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团聚时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姜锦铭、张典标 参与采写:实习生张渊杰)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