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驻苏的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连队荣誉室,并走进“王杰班”与战士座谈。“王杰班”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习主席为何要去这支部队呢?
今天不少人可能对烈士王杰很陌生,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家喻户晓的英雄模范。这位烈士生前军政双全,1965年7月14日,他在邳县张楼公社(今江苏省邳州市张楼乡)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在我军的荣誉体系中,“王杰班”这样的称号,堪称一个单位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如果不是创造了过人业绩,称号轻易不授,因此和平时期获授称号是难上加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只有不多的几个。例如去年年中习主席签署命令,给77656部队授予“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给海军372潜艇授予“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而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牺牲后,被追授“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因此,获得称号对有关部队是里程碑式的大事,盖因称号是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像“王杰班”虽历经几轮裁撤及军改,但这样的英雄部队肯定是优先保留或指定优秀部队继承,因为称号附着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激励官兵的引领作用也非常突出。许多部队往往拥有不止一个称号,像曾经驻苏的原第1集团军“硬骨头六连”,后来在西南边境英勇作战,又打出了“英雄硬六连”的光荣称号,就是这种作用的体现。
这样的英雄部队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因此在军地交流中也经常出镜。像“王杰班”,附近的地方单位经常到该部王杰事迹陈列馆学习和举行主题活动。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曾多次到部队进行慰问和考察学习。比如去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就来到当时还是隶属于第12集团军某旅的“王杰连”,亲切看望慰问子弟兵。2016年春节前夕,时任省长石泰峰也专程前往“王杰连”向子弟兵送上新春的祝福。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王杰班”的历次考察慰问中,“两不怕”精神是了解学习的重点。习主席在视察“王杰班”时,也充分肯定了王杰身前所在连队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做法,指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官兵要努力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
熟悉解放军军史的人都知道,我军涌现过无数像王杰这样用身体压手榴弹勇救战友的英雄。但为何王杰更著名一些,并且以其名字命名了一个单位并传承至今呢?习主席的话点出了重要一点,就是英雄身上体现的精神,是宝贵而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
细究中外军史,给某支部队冠以人名的荣誉称号,各国军队都有。比如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有数千个部队因战功被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去年俄罗斯上映的二战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反映的是二战苏军第316步兵师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死战不退的事迹。该部因战功卓著被改编为近卫步兵第8师,并以其牺牲的首任师长命名为“潘菲洛夫师”。
以人名命名部队,既是表彰战功、纪念英雄,更有希望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以部队为载体一代代接续传承下去的目的。我军也不例外。解放军中,有“雷锋班”、“王克勤排”、“李向群班”、“何万祥连”、“黄继光班”、“杨根思连”等单位,他们大多来自基层一线,并且很多都经历战火和重重考验,各自都是一种值得学习传承的精神的突出代表。
例如李向群是“抗洪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雷锋不用说是“雷锋精神”的代表人物。我省泰兴籍战斗英雄杨根思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三不”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如果关注过电视真人秀节目《真正男子汉》第一季的话,就会知道这是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誓言。该连2016年7月在执行维和任务时有官兵光荣牺牲,这显示这支部队依然是继承“三不”精神的英雄群体。
回到王杰身上,附着的就是习主席此次视察提到的“两不怕”精神。这来自于王杰生前的日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11月6日,总政治部发文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正式向全军提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当然实际上“两不怕”精神提出要更早些,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某部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在攻击印军地堡时,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后来和“王杰班”一样,其生前所在部队也被授予“阳廷安班”的称号。
1963年,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进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总参谋长罗瑞卿叮嘱他:“千万别漏了那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你们的发明,也是我们全军部队的政治优势。”毛主席对此高度肯定,指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因此,后来“两不怕”精神不仅成为王杰、阳廷安生前所在部队,也成为解放军精神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军自建军以来,一直以劣势武器装备硬撼优势敌军,战斗或有胜败,未输一场战争,靠的一大重要法宝就是精神优势。习主席视察“王杰班”时,要求传承发扬好“两不怕”精神,这段话语重心长。一支强大的军队,一定是一支英雄辈出、不断涌现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人物的军队。在强军征程中,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一直在加速更新,精神传统是否能延续呢?
本月5日,美军新锐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二号舰“麦可·蒙苏尔”号刚刚进行了海试。该舰舰名来自一名战死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而此人生平堪称“美版王杰”。2006年9月29日,他在伊拉克拉马迪的一次战斗中,用身体压在即将爆炸手榴弹上,拯救了周围战友的性命。这并不是孤例,细究美军近年来的最高军事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中,舍身扑手雷救战友的大有人在。
虽然美军打的是对外干涉的不义之战,但这种战斗精神仍然值得注意。作为一支在地球上占据第一位置逾半个世纪,并且长期对第二保持绝对优势的军队,对美军的认识绝不能以仅仅是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保障有力而概之,对这支军队的战斗精神也必须“料敌从宽”。而且同时,要让我军的传统政治优势继续保持好、发扬好。
各个英模部队众多彪炳青史的战役和战斗英雄的英名,为各自所在部队赢得了足以被一代代新兵仰望的光荣称号和军旗。在新时代,我军与潜在对手的武器装备差距在不断缩小,传统优势能否继承发扬好,就要看新一代我军官兵的了。
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编辑: 许海燕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