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坐飞机“名正言顺”打开手机,这事成真了。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今天,东航、海航分别宣布,1月18日起,乘客将可以在空中使用手机,但需设置为“飞行模式”。春秋航空则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开放机上使用手机。
三家公司:
东航:不具备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依然禁用
东方航空率先宣布,据中国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相关要求,东航已经制定完成了有关的“落地细则”。
东航将于1月18日起,允许搭乘东航实际承运航班的旅客,使用部分电子设备。交汇点记者在东航声明中看到,东航旅客可在飞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规定尺寸内的便携式电脑或平板电脑、电子书、视/音频播放机和电子游戏机等小型PED设备,但需打开手机飞行模式,关闭蜂窝移动通信功能。而不具备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等设备,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此外,超过规定尺寸的便携式电脑、PAD等大型PED设备仅可在飞机巡航阶段使用,在飞机滑行、起飞、下降和着陆等飞行关键阶段禁止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低能见度飞行阶段等特殊情况下,或当飞行机组发现存在电子干扰并怀疑该干扰来自机上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时,飞行机组有权要求关闭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旅客应听从指令关闭所有PED设备电源,并安全存放PED设备。
另外,如旅客想要上网,可以选择乘坐东航提供WiFi服务的飞机,可在舱门、机身、客舱内部发现WiFi标识。通过提前在东方航空APP或东航官网上申请登录密码,旅客可在登机后打开手机WiFi功能连接东航空中互联网络,体验空中社交通讯、视频通话、空中购物、旅行预订、获取新闻资讯等上网服务与全球领先的空中实时支付服务。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航江苏分公司还没有航班具备WiFi功能。
海航:可使用手机,但要在飞行模式下
随后,海南航空也宣布,针对PED设备开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与操作流程修订、机组人员训练等。从1月18日起开放机上PED使用,搭乘海南航空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记者了解到,乘坐海航使用手机,也应在飞行模式下。
春秋:一旦发现干扰情况,将立即停止使用手机等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今天表示,春秋将根据评估指南尽快完成公司评估,并提交民航主管部门审议。预计今年上半年,旅客将在飞机上有条件的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张武安表示,根据该指南,春秋航空已经正式启动评估工作。公司将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对该项目尽快完成评估,并提交主管部门审议。
“届时,旅客将有条件的使用手机等设备。”张武安补充说,一旦机组发现有任何干扰情况,将立即停止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届时要请广大旅客务必听从机组的指导。
两个问题:
1、在飞机上连WiFi如何收费
记者查询了解到,目前东航不是所有航班都有WiFi可连。想要了解自己的航班有没有WiFi,可在东航官网-自助服务-空中互联中查询。记者看到,目前该服务还在免费体验阶段。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连WiFi的旅客可在航班起飞前30天至东航官网、APP申请空中互联航班体验资格。每个航班限申请100个体验名额,先到先得,额满即止。成功申请后,上网验证码将以短信形式发送至申请时填写的手机,请妥善保存。上网验证码仅供本次航班乘机人本人使用,并将与乘机人的个人信息绑定,请确保使用安全。
不过,交汇点记者也了解到,不少旅客也反映东航航班上的WiFi有时连不上。东航在说明中也解释,东航空中互联服务是由卫星提供网络连接,如遇天气原因、飞机位置、跨越极地、卫星切换、浏览器限制、专网VPN限制等情况造成的网络受阻或中断,敬请谅解。
此外,国内国航、南航等航空公司也并没有正式的机上WiFi运营价格,基本上都是体验阶段,会在某些航线上提供免费体验。不过在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机上WiFi的收费方式比较多样化,基本上是会区分内陆和国际航班两大类,内陆航班按日、月、年提供套餐,如达美和美国航空都提供24小时、月卡以及年卡套餐。而国际航班普遍是按小时计算上网费的,还有的航空公司会为会员提供里程积分换上网时间的服务。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按流量收费,比如阿联酋航空。
2、此前国内航班飞机上为何不允许使用手机?
不少读者质疑,不少国外航空公司虽然不允许手机联网,但规定了手机关闭或开启飞行模式,为什么国内就不行?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和其他仪器、装置,不得妨碍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正常使用。对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造成有害干扰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迅速排除干扰。从飞机起飞关闭舱门时起,至结束飞行打开舱门时止,禁止使用任何移动电话,对于任何可能造成航空器安全隐患的行为,民航相关部门都会依法严肃处理。
几十年来,国内的航空公司都是如此执行:在飞机起飞前要求乘客关闭一切电子设备。 相比之下,很多国外航空公司允许乘客在平飞阶段使用飞行模式的手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起航空事故可以确证“背后的黑手”是手机信号的干扰,但是它所引发的争议和担忧从未停止过。多年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曾牵头做过大量研究,但未能得出确定性结论,最后将决定权给了各航空公司。
交汇点记者 徐媛园
编辑: 金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