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盛泽纺织博览会上展出的丝绸面料。||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实习生 范俊彦 摄
丝绸是中国的文化名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丝绸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吴江茧丝绸产业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震泽丝、盛泽绸”闻名于世。今年1至9月,苏州市吴江区茧丝绸行业运行良好。
今年9月底,吴江地区仍保留建制的缫丝企业有3家,即江苏华佳集团(盛泽)、吴江红丰缫丝厂(震泽)、吴江晋昌制丝有限公司(震泽)。除晋昌公司因调整厂址暂停缫丝生产外,其他两家在本地也已停止缫丝生产。华佳集团在广西基地有20组自动缫在运作,红丰缫丝厂在浙江承包3组自动缫在运行。这两家企业在外地生产的白厂丝统计在自己企业名下。这样今年1至9月吴江区白厂丝产量为355.70吨,去年同期为340.3吨,同比增加4.52%。其增幅主要来源于华佳集团广西基地的缫丝产量。
第四届盛泽纺织博览会上的丝绸面料。||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实习生 范俊彦 摄
吴江红丰缫丝厂在震泽镇大船港村本部目前有4台打绵机生产蚕丝绵供蚕丝被生产企业使用。平均每月打绵5吨左右。该厂还承担了吴江地区大部分蚕茧收购任务,并在5月29至6月8日、7月15日至19日、9月15日至22日三个时间段为广大农民提供鲜茧加工蚕丝绵的服务。送茧要求加工的农民排队最长时要达到40余人,场面火爆。企业只能临时聘请师傅连夜加班。据统计,至9月底送茧加工的农户达996户(次),加工时间长达24天,加工打绵产量达 22633.6公斤。加工农户所在地区有震泽、盛泽、横扇、庙港、梅堰、青云、桃源、七都、八都等,还有浙江南浔农户、梅堰养蚕大户钮月康以及震泽太湖雪丝绸公司等亦送茧前来加工丝绵。
今年1至9月,蚕丝绵原料价格涨幅很大,特别是5月份以来势头更甚。双宫茧由原来的31万元/吨涨至41万元/吨,黄斑茧由31万元/吨涨至37~38万元/吨。尽管如此,吴江区蚕丝被及真丝家纺产业总体上仍然呈现继续向好发展的态势,当然,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太湖雪公司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由于原料价格猛涨,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好在公司早有把握,坚持做品牌,不做贴牌。太湖雪还在电商一块做得很有成效。线上平台,太湖雪蚕丝被类销售额稳居京东第一、天猫第二;跨境电商连续两年运行,实现300%快速增长。公司已获“江苏省电商示范企业”称号。
慈云公司项巾。||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尤晓源 实习生 陈俨 摄
慈云公司销售增幅在20%左右。主要措施一是重新组建电商团队,聘请了有一定专业经验的电商营销人才;调整电商产品,线上、线下叉开产品构架;积极参与淘宝、京东的各项活动,促使电商销售业绩增长。二是不断开发新品,开拓新品市场。今年除了开发并已投入市场的中草药抑菌蚕丝被和可透视蚕丝被两个拳头产品外,还研发了“亲子连心被”、“丝绸旅行套装(真丝枕套+真丝眼罩)”和“丝绸项巾”。三是招收工人,扩大生产设备,确保代工产品规模量有提升。一些知名家纺企业慕名前来合作的原因是慈云保持了25年优质、诚信的好口碑。
震泽丝绸闪耀江苏国际服装节。||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尤晓源 实习生 陈俨 摄
山水丝绸同比去年增长24%左右。该公司注重把缂丝、手绘、苏绣等一系列传统工艺运用到真丝家纺产品的生产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公司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打造了一系列婚庆家纺产品,包括龙凤、鸳鸯、百子、牡丹等,把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蕴含美好寓意的文化与丝绸相结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肯定。
辑里公司今年以来调整了销售方向,电视购物比例下降,电商比例上升,各占60%和30%。公司凭着“中华老字号”品牌优势多次参加老字号品牌展会,并结识了新的客商。今年有一个英国客商一次订单就达50多万元。公司的外贸业务量也有一定的提升。
绿中缘公司今年1至9月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0%,其中内销占70%,外销占30%。销售总量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占25%左右。今年6月30日,公司成功挂牌新四板。公司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开创新局面。地处同里景区的吴江蚕娘子丝纺有限公司今年9个月的销售额同比去年也增长了10%。
丝立方公司今年以来的工作亮点有以下几项:一是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抗纰裂轻薄双乔绉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已被授权(2017年6月16日);“一种数码印花真丝画抗菌防霉处理液及抗菌防霉后处理工艺”已通过实审,等待授权;二是公司与云南文山州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今年10月已收购鲜蚕茧13万担,在当地收烘后把干茧运到苏州吴江;三是今年8月,公司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待审批。
作者:吴协
编辑: 杨玉梅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