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苏州就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纱、苏缎闻名于世。当年,苏州更是缔造了一所在全国丝绸领域最优秀的顶级学府——苏州丝绸工学院。
1.前身是上海私立女子蚕业学堂
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报业大亨史量才先生在上海创办的:私立女子蚕业学堂。校址设在上海高昌庙桂墅,现上海南郊,同时,这所学校也是开创了我国女子职业教育的先河!
△史量才
后来由私立改归公立,1912年迁址至苏州浒墅关,更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办学初期为初级职业学校,设养蚕科,修业四年。以后几经迁并、更名、调整……
学校致力于推动蚕丝业改进事业,并在吴江、无锡等造就了一条新蚕丝业的产业链。从根本上改变了周边地区生产状况,使得中国近代的蚕丝生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近代化。
2.两枚炸弹落蚕校,迁址四川
1938年日军的战火烧到了苏州,两枚炸弹落在女蚕校的制丝所内,炸毁了烘茧机房和煮茧车间。随后苏州被攻陷,女蚕校的校舍和实习丝厂全部被炸毁,学校也面临停办的险境。
迫于无奈,校长郑辟疆带领留守的教职员和学生,一方面到上海办事处复课,另一方面先行入川,着手女蚕校在四川乐山的复校工作。
在经费不足、万般阻挠的情况下,女蚕校在四川艰难推进蚕丝业的改进事业。当时校舍全是简陋的平房,四周围以竹墙,校门悬有一块白底黑字:“江苏蚕丝专科学校”的校牌。
截止到1945年,共培养蚕桑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264人,中专三年制蚕丝科学生113人,为川南培养了第一批蚕丝技术人才,促进乐山地区蚕桑事业的发展。蚕丝试验区更是获得了宋美龄的赞誉!不久抗战胜利,学校回到浒墅关原址复校。
3.蚕桑与制丝专业正式分离
在历经全国性院系调整后,女蚕校先后易名为公立蚕丝专科学校、苏南蚕丝专科学校、江苏省浒墅关蚕丝学校。
1956年,江苏省浒墅关蚕丝学校一分为二,蚕桑与制丝专业正式分离,组建江苏省丝绸工业学校。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苏州丝绸工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国家级丝绸大学,归纺织工业部领导。并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院址即现在苏州大学北校区,第一任院长为郑辟疆。
△郑辟疆
4.位列全国“八大纺院”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丝绸工学院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在纺织行业风光之时,全国纺织类院校二十几所,其中原纺织工业部直属的有8所,被业界称为“八大纺院”,苏州丝绸工学院位居前列,更是显赫一时。
为了紧密配合教育改革,在谨记“诚、谨、勤、朴”校训的基础上,培养了一大批成绩卓著,学术精深学生,为我国蚕丝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并入苏州大学,归省政府领导
90年代末,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苏州丝绸工学院划归江苏省政府领导。1997年,与苏州大学合并成立丝绸学院。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需求,2008年更名为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自此,蚕桑与制丝教育开启了新的征程。
围绕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院现有教授32名,博士生导师22名,副教授30名。并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致力于培养涵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人才。承担了国家“863”、“97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注重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等多项大赛中屡获佳绩。
6.国家重点学科,位列全国第三
纺织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连续两次获批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根据最新发布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10强,苏州大学的学科综合实力更是位居全国第三、江苏第一的宝座!
纺织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纺织类的四个专业均为江苏省重点专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如今苏州丝绸工学院已走过百年历程,她并没有因为校址沧桑变迁而被遗忘,也没有因为学校建制更迭而成绝响!相反,她的精髓已弥撒到每一位后来者,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丝绸人再创新辉煌。
稿件来源:看见苏州
编辑: 王诗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