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正在维修改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正桥最后一块钢桥面板于4月10日上午10:18成功安装,新桥面合龙。这标志着正桥主体施工任务基本完成,后续将全面转入铁路防护棚架拆除和桥面、运营监测系统及交通附属设施施工阶段。
据介绍,此次大桥维修改造共需安装400块钢桥面板,首块新桥面板于2017年9月27日开始安装。桥面板安装采用自主研发的架板机成套设备进行架设,运板车、架板机均为电力驱动,走行、过孔、架设均为无线遥控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的特点。
原大桥公路桥面板采用250级陶粒轻质钢筋混凝土板, 由于公路桥长期超饱和、超荷载、超重载,行车道板存在较多的横向、纵向、斜向裂缝及网状裂缝,混凝土表面碳化程度比较严重,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剥落、钢筋露筋锈蚀现象比较普遍,影响结构耐久性和承载力,同时也严重危及下方京沪铁路运输安全。新采用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满足受力和构造的前提下,使公路桥面结构整体化,提高了耐久性和可维护性,桥面板纵向3孔一联,减少了40余道伸缩缝,行车舒适性增强。
南京长江大桥于2016年10月28日实现封闭维修改造,2017年6月16日提前完成了铁路防护棚架搭设施工,9月12日完成了正桥混凝土桥面板及公路桥钢纵梁拆除施工两个重大节点目标,高质量地完成了2017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今天上午,正桥钢桥面板安装全部完成,新桥面合龙。其它工序完成情况:引桥T梁桥和双曲拱桥已完成结构维修改造;文保工程已完成南桥头堡公路面以上外立面出新,正在进行引桥栏杆安装及大小堡内部修缮工作。
南京市公建中心充分发挥长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优势,针对大桥维修改造工程的独特性,从结构、材料、施工安全、文物保护四个方向八个课题开展研究,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施工时间,并创造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同类型桥梁的维修改造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各项工序质量安全均受控。
南京长江大桥是不可移动文物, 是南京的城市名片和世代南京人民的共同记忆,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及文物价值,至今它仍留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桥头堡红旗雕塑、工农兵群雕、桥栏浮雕、桥身标语等。从建造工艺到雕刻艺术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外还较多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新中国工匠的革新创造,如双曲拱桥、玉兰花灯、水刷石、水磨石、斩假石。据介绍,此次维修工程,南京市公建中心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内容是保留双曲拱桥的原有结构、维持外观特征,保留正桥栏杆,原样更换引桥破损栏杆,大小堡和工农兵雕塑出新,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实现整体亮化。所有的设计方案都在文保部门具体指导下,专业单位设计,通过保护性的修缮,再现城市建设者的“工匠精神”、重塑大桥的“青春风采”。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实习生 朱璇
责任编辑 许海燕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