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哪种骗局中招的人最多?什么人最容易被骗?为何老骗局仍有人上当……12月28日,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省反诈骗中心”)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梳理了一年来警情大数据,发布年度通讯网络诈骗手段TOP10,并提供最佳防范措施。交汇点记者从该中心了解到,一年来,江苏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发案率、经济损失额双降,而破案率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则同比上升。
从柬埔寨抓回来的60名诈骗被告人均被判刑
2017年12月27日,由公安部督办的“9.20”电信网络诈骗专案经指定,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秦淮区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60名被告人全部获刑。
2016年8月30日,柬埔寨警方根据情报捣毁一处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现场查获电脑、电话等涉案物证。9月20日,经公安部指定,南京市公安局派工作组从柬埔寨境内接受证据,并带回犯罪嫌疑人63名。专案组严格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开展侦查、讯问及取证等一系列工作,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相关刑事诉讼程序,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60名。该案经逮捕、起诉、审判等诉讼环节,相关刑事诉讼工作历时15个月,已依法认定该犯罪集团在境外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事实。
经审查,2016年3月,被告人邱某某与他人纠集被告人陈某某等准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在柬埔寨金边市租赁房屋作为诈骗窝点。自2016年5月起,被告人邱某某、陈某某陆续纠集江某某、吴某某等60名被告人,以事先编辑好的剧本,通过拨打、接听电话的方式冒充公、检、法机关,以被害人涉及相关案件为由,诈骗被害人钱财。
以邱某某为首的犯罪集团分工明确,组织严密,集团成员有严格的考勤考绩及工作生活等管理制度,犯罪集团成员前往柬埔寨的机票、食宿、生活用品及集团成员的收入均由集团用犯罪所得统一支配。其中,集团首要分子、主要管理者以及协助主犯管理集团事务的被告人共11名,其中9名为台湾籍。集团其他成员,均为“话务员”。“话务员”分为一线、二线、三线,按实施诈骗的流程扮演不同角色,从低至高逐级流转,直至诈骗得手。
目前,经认定该犯罪集团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7起,涉案金额共计人民币379万余元,被害人涉及河北、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其中,单笔诈骗金额最大为180.6万元。
12月27日,法院一审宣判,主犯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有41名被告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所有被告均被判处实刑,最轻的也被判处一年六个月。另外,一被告人因病被取保候审,法庭派员赴其原籍实行宣判。目前,有关诉讼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据了解,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成立一年来,该中心积极开展全省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社会综合防控平台研发建设,严格落实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各项措施,有效遏制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截止目前,江苏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继续保持“两降两升”良好态势,全省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7.2%,经济损失数额同比下降21.6%,破案率同比上升40.7%,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上升30.7%。
网购诈骗成年度诈骗手段TOP1
省反诈骗中心根据一年来接到的通讯网络诈骗警情进行梳理,形成年度通讯网络诈骗手段TOP10 。网购诈骗,成为发案最多的一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其后依次为刷信誉兼职诈骗、冒充网购客服诈骗、无门槛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股票投资诈骗、QQ(微信)诈骗、冒充熟人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境外)诈骗、网络招嫖诈骗和网上交友诈骗。
“从年度TOP10可以看到,发案最多的10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基本都是传统套路,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分月的数据来看,网购诈骗、刷信誉兼职诈骗、无门槛贷款及代办信用卡诈骗、QQ(微信)诈骗、股票投资诈骗和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这6种诈骗手段,动态占据每月警情数前五名,其警情数量占通讯网络诈骗总警情量的70%左右。其中网购诈骗、刷信誉兼职诈骗和无门槛贷款及代办信用卡诈骗月月不落,始终进入前五席,而网购诈骗和刷信誉兼职诈骗则包揽了月度警情前两名。
“这两种诈骗手段之所以始终高发,一方面是因为网购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类诈骗手法诈骗案值往往不高,受害人未及时报警,导致不法分子愈发嚣张。”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冒充网购客服诈骗手段也有6个月进入月度警情前三名,仅1月和10月两个月没有进入月度警情前五。“网购诈骗和冒充网购客服诈骗的高发,也折射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严峻性。”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因为这两种作案手法都是骗子获取公民网购信息后展开的“精准打击”。
从受骗人群来看,受害人年龄范围非常广泛。“小至在校高中生,大至退休的老人,只要能够操作手机、电脑,会在线购买商品的,都有上当受骗的可能。”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因此仍需要加大防范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通讯网络诈骗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为此,省反诈骗中心制作了年度通讯网络诈骗手段TOP10,不仅有作案手法分析,还有最佳防范建议,希望广大市民关注。
【排行榜】
年度通讯网络诈骗手段TOP10
TOP1:网购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页推送发布低价销售的广告,引诱受害人主动联系购买,骗子往往绕过正规销售平台采取线下转账付款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骗钱。网购诈骗受害人年龄范围较广,小至在校高中生,大至退休的老人,只要能够操作手机电脑在线购买商品都有上当受骗的可能。
TOP2:刷信誉兼职诈骗
骗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刷信誉兼职广告,有人上钩后第一次刷单试水时,骗子会如数返还取得信任,之后以做更多任务拿更多提成为名让受害人刷单垫付更多钱款,然后消失无踪。刷信誉兼职诈骗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18-24岁)、有空闲时间和兼职需要的妇女(30-45岁)。他们一般具有个人第三方支付账户,能够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进行刷单、刷信誉操作。此类受害人具有强烈的经济需求,想要利用空闲时间轻松赚钱。
TOP3:冒充网购客服
此类诈骗一般都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物信息联系受害人,谎称货物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单等,卖方要向受害人发放高额退款。可是当受害人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时,往往急于领取退款或申请补贴,放松了警惕或者是被退款程序绕昏了头,反而扫描对方发来的付款二维码,钱被骗走。只要是网购过,并在网上登记过个人收货信息的网友,都可能遭遇冒充网购客服诈骗。尤其是那些网购新手,对于网购流程并不熟悉的人,更容易中招。
TOP4:无门槛贷款、代办信用卡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所谓的无门槛贷款、提高信用额度的广告,普遍撒网,专等有需求的人上钩。一旦有人提出办理后,他们便以走流水、手续费为名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提高信用卡额度的需求;另一类则是日常经营需要资金流转但信用有污点的商家,他们有较高的消费、资金流转需求,但无法正常办理信用卡和贷款。
TOP5:股票投资
此类骗局中,骗子往往团伙作案,他们扮演讲师、业务员、分析师以及股票投资者等多个角色,共同编造一个看似正规的股票投资公司,实际却通过P图、创建假网站等方式推荐购买指定的股票来收取服务费、保证金,隐瞒股票真实涨跌情况,骗取钱财。股票投资诈骗受害人多为参与炒股急于获利且警惕性不高的人,或者是刚刚进入炒股行业的新手,想要快速高额获利。
TOP6:QQ(微信)诈骗
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窃取他人QQ微信等社交账号后,冒充账号主人,向他人求助。一般会编造出在国外无法购买回国机票、手机无法正常使用需要代办事情。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者粗心并未发现对方身份可疑,替“老熟人”买了机票、交了手续费上当受骗。此类骗局中,受害人以在校大学生和退休老人为主。
TOP7:冒充熟人电话
冒充熟人电话诈骗往往利用受害人与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先模糊身份,然后顺着对方的话说,顺势假冒亲友骗取钱财。有时还会编造谎言,以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需要交保证金等谎言,让受害人转钱至某一账户。此类骗局受害人主要涉及老师、医生、退休干部等交际圈较广、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而且受害人年龄普遍偏大,多为45岁以上,为人热心的中老年人。
TOP8:冒充公检法(境外)
此类骗局不法分子往往藏身境外,冒充公检法机关,以受害人涉案为由要求审查资金,让受害人将自己的存款转入“安全账户”。冒充公检法诈骗受害人群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他们子女不在身边,对通讯网络诈骗防范宣传了解较少。接到电话被告知其涉案后,大多选择无条件相信对方,进而按照对方的指挥将钱款汇到陌生账户。
TOP9:网络招嫖
此类骗局中,嫌疑人往往将自己的微信或者QQ头像设置成美女照片,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加好友,抛出美女服务的诱饵,等待受害人主动上钩。他们谎称可以上门服务,要求受害人付出场费用、人身安全费用、路费等。等受害人发现被骗,他们便直接将其拉黑。
网络招嫖诈骗的受害人主要为18-45岁的青壮年男性,他们均由想要网上寻找女性寻求刺激的心理。
TOP10:网上交友诈骗
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是甜言蜜语表现出对受害人的关心爱护,培养一段时间感情后就会编造出家人急病需要借钱、新店开张送花篮、见面要对方帮忙购买车票等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网上交友诈骗主要针对16-30岁的青年男女,他们喜欢网络交友聊天,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容易相信对方。
附:2017年江苏警方接报通讯网络诈骗手段月度排名
交汇点记者 任松筠 通讯员 苏宫新
编辑: 纪树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