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关系到全面改革的广度与深度。
省委书记娄勤俭说,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把注入新动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把建立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全面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全省党员干部达成共识,通过贯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
结“群”发展,增强城镇竞争力
“不协调”,一直是我省城乡建设中的“短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针对我省不同层级城市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
一套任务“分解图”,给每个城市划定了清晰“路径”——南京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苏州、无锡等城市要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规划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其他各类型城市要着力增强吸引力和承载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城市聚合度高、发展态势好,由“点”到“面”,结“群”发展,我省有着先天的优势。“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城市群质量。继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正待构建。
“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成为重要抓手。去年12月7日,省发改委印发《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
“将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说,要把加快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作为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优势互补。
从国际上看,加强城市群建设,是增强城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去年12月26日,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城乡规划专业协调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达成共识:到2020年,宁镇扬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三地相关人士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等重点领域互融合作,共同参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省发改委副主任汤明海说,我省提出3-5年内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在未来培育和创建中,应着眼于“五个新”——探索特色小镇制度新供给;建立政府与市场新关系;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新布局;打造特色小镇发展新平台;推动产、城、人、文互促互融新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提醒,今后的政策导向,一方面应解决结构不协调问题,包括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及地区之间;另一方面是以竞争和监管来监督增长的质量。“只有加快规划编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落地,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才能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
新年一过,如皋万禾花木生态园负责人姚彬又开始忙碌起来。34岁的姚彬毕业后辗转北京、南京,最终在老家如皋建起了600亩苗木培育基地,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可以预见的市场未来,让他充满期待。“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效益、有奔头的产业”,姚彬正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和见证者。
1月2日,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
为乡村振兴做江苏示范,我省有这样的底气。作为农业大省,江苏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城乡要素流动已由过去的单向流动转为双向互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新型城乡关系正逐步形成。
呼应新变化,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表示,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创新,通过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开创江苏“新乡土时代”。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首要任务。去年12月1日,农发行浦口支行成功签约南京国家农业科创园区,成为唯一入围的金融机构。该园区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集科创、孵化、交易为一体,致力打造世界级“农业硅谷”。“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办好现代农业科技大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举措,切实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吴沛良说。
在改革上下功夫,在政策上破“藩篱”,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去年7月,江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力培育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经营模式,力图促进乡村复兴和城乡协调发展,让江苏的新农村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聚焦农村基层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终究是要实现富民。一场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我省把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作为帮扶重点,确保到2020年全部达标。
当然,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最近成了“网红村”,每天迎来全国各地的十几拨参观团。刚开年,村党委书记孟国栋便带着大伙忙活起来。搬迁村里的手套厂,打造香包制造、研发和销售的基地,在春节期间推出香包文化节。“从采煤到绿色发展,这些年的变化老百姓看得真切,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孟国栋感慨。
夯实保障,建立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一个现实是: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
全会报告指出,着眼长远、以我为主,全面加强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高铁、航空、港口、过江通道、管道、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要在提升通达程度、提高标准上下功夫,推动各类交通无缝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个个航空枢纽“插翅起飞”。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大幕几天前刚刚拉开,目标2020年满足1200万旅客吞吐量,终期与T2共同实现满足5000万年旅客吞吐量的需求。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将着力建成定位合理、功能完善的民用机场体系,类型多样、服务广泛的通用航空体系,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航空产业体系,促进江苏民航由“重速度、重规模”转向“速度、规模、质量并重”,“飞”跃为新常态下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条条铁轨铺出“经济地理革命”。在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黎峰看来,铁路是目前我省综合交通网的弱项,打造“轨道上的江苏”,需要推动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等各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有机衔接,加快构建层次分明、互补兼容的轨道交通体系。未来,我省将对现有“井”字型、网格化的铁路网进行优化提升,强化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状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全省铁路布局。
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加快完善千吨级航道网络,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着眼未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脚步越迈越快。
不久前,溧阳一号公路建成,这条带领游客畅游全域的新路,成为服务沿途村民、增创致富机遇、振兴乡村发展的“实力担当”,也成为推动美丽安全的“四好农村路”和镇村公交快速发展的缩影。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周体光介绍,明年全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桥梁800座。“通过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均等化,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让农村百姓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交汇点记者 付奇 梅剑飞
编辑: 王建旸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