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淮海大地,天寒地冻,仍洋溢着盎然生机。徐州这座古城,迎来了一位重要的访客——习近平总书记。
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陪同下,深入徐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登上大吊车与设计师交流技术,走进党员活动室和基层党员亲切对话,自掏腰包购买手工香包为非遗“捧场”,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总书记的一个个暖心举动,在寒冬中带来融融暖流。
两天时间里,总书记看了什么、最关心什么、和干部群众有哪些交流、对江苏改革发展又有哪些新期许?循着总书记的脚步,交汇点记者第一时间回访当事人,还原当时的热烈场景,回放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点赞徐工发展:国企要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力军
12日下午2时4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考察。
总书记一下车,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立即上前问好:“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徐工集团23000多名员工一直期待您来视察。”
“徐工集团有2万多名员工啊,是个老军工企业。”总书记亲切地说。总书记对徐工集团的了解,让王民既觉得惊讶又倍感温暖。徐工集团前身始于1943年创建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1989年组建成立集团,是徐州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来,徐工自主研发的多种重型机械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产品销往世界。
王民清楚地记得,他向总书记汇报时,总书记认真地观看展板,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情况。王民特别汇报了徐工集团的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动摇,坚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不动摇。总书记频频点头,肯定企业继承红色基因、适应时代发展取得的成绩。
总书记来到公司底盘装配车间,察看智能生产线。“总书记非常关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王民告诉记者。当听说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28年保持中国第一,目前排名全球第七,是唯一一家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十强的中国企业,总书记问到,国内现在排名第二的工程机械企业是哪家,还特别询问了行业发展情况。
王民向总书记介绍,中国是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还称不上强国。徐工要力争在2025年进入世界前三,并希望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前十强,这样中国才能跻身工程机械制造强国之列。总书记问,要进入世界前三,你们有什么支撑?王民回答,我们将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你们还是有底气的。”总书记说。
对话一线工人,主动坐上大吊车驾驶室
走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王民向总书记介绍,底盘装配车间的智能化程度、产能在全球同领域最高。总书记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在四工位上,一级工艺师陈亮正在操控智能化拧紧目视导航系统。“我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主动伸手和我握手。”陈亮说。抑制住内心的激动,陈亮向总书记演示操作流程:“这套系统能够实现拧紧作业顺序全过程控制。操作者只需扫描产品条码,导航系统会自动判断产品的型号类型,引导操作者从智能料盒中拿取正确的螺栓,并进行全过程控制拧紧。”
“这套系统是自动化吗?”总书记问。“是的。系统对拧紧过程实时监控,自动打印合格证,而且保证产品质量能够被追溯。”陈亮说。总书记点头说好。
“总书记坐进驾驶室,称赞徐工大吊车”,新华社客户端的报道,让徐工大吊车“火”了。在底盘装配车间,记者见到了总书记坐过的那辆大吊车。这是个通体黄色的“大家伙”,正式名称叫“XCA220全地面起重机”。徐工集团主任设计师朱长建告诉记者,当时他坐在车内副驾驶座位上,总书记拉开车门,轻松地上车,在主驾驶座位坐下来。朱长建连忙和总书记打招呼,总书记伸手和他握手。“总书记的手非常温暖,非常厚重。”朱长建回忆。
随后,朱长建向总书记介绍,这是徐工面向全球市场、采用国际化协同研发、全球起重性能最高的5轴全地面起重机,最大起重量220吨,主臂长度73米。
见总书记听得十分专心,朱长建继续介绍,我们徐工在大型工程机械智能化方面有多项原创性设计,这是全球首创的智能辅助行驶系统。这项技术的应用能让起重机在每小时85公里高速行驶时,具有轿车的舒适性,整车重量135吨工地转场时,具有SUV的越野能力。
总书记听了很高兴,说:“要多进行原创性设计,把产品做好。”总书记又指着方向盘右侧的几排按键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朱长建一一介绍。“这个产品的市场表现怎样?”总书记问。“这个产品的行驶性能、起重性能都是国际领先的,已经打入了多个发达国家市场。”朱长建说。“价格多少?”“780万元一辆。”总书记表示肯定,鼓励企业不断创新。
考察过程中,总书记详细询问徐工集团今年的经营和销售情况。王民说,今年市场行情较好,工程机械行业大约增长20%,徐工集团增长了30%,特别是徐工的出口增幅高于行业一倍。总书记听后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起到了拉动作用。
询问企业智能化推进情况,关心党建工作
在底盘装配车间,记者看到徐工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面显示的入网设备超过40万台。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这块电子大屏幕前,询问企业智能化的推进情况。
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付思敏介绍,这一平台目前累计的工作时长已达18亿小时,能够监测到公司生产的每辆车的运行情况,用于产品研发改进,也能知道客户的需求,为后市场服务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总书记听得非常专注,称赞“这是一个能为设备提供精准服务的平台”。
这时,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亮拿起一个像烟盒一样的“车载智能诊断仪”给总书记看。张启亮介绍,这么多的数据都是通过这个智能平台采集的,它也是基于北斗系统自主研发的采集设备。
总书记把设备接在手里,仔细察看,问道:“你们采集的数据怎么用?”“主要应用在我们的精准服务,利用大数据把产品的研发、制造和营销过程管理起来。”张启亮回答。
总书记频频点头,又问:“国内的设备管起来了,国外的设备连了多少?”“目前在东南亚和中东的都连接上了,明年上半年,我们要把向全球卖出去的所有设备,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部连接起来。”张启亮答道。总书记表示“很好”。
“总书记关注的方面,都直接切中问题的关键和本质,高屋建瓴地看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既是对我们的期望,也正是我们一直想做要做的事情。”张启亮告诉记者。
靠近车间出口的一个沙盘里,展示着徐工集团各种出口产品的模型。总书记停下脚步,饶有兴趣地观看。王民介绍,徐工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产品出口17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近九成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30个国家出口占有率第一。一辆大吊车的模型十分醒目,徐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建森介绍,这是4000吨大吊车,全球最大吊重,最高能吊216米。总书记说:“我在宁煤集团看到过。”旁边两个矿山机械模型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王民一一介绍,这是400吨矿卡,这是400吨挖掘机。“总书记很懂行,说‘它们两个匹配着用’。他还叮嘱我们,中国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进一步拓展广阔的海外市场。”王民说。
“我们的党建园地就在生产线靠墙一侧,总书记看了生产线,就走过来和我们亲切交流。”徐工重型机械公司底盘分厂党支部书记胡长森告诉记者,“总书记问分厂有多少职工、多少党员,我介绍后又汇报,我们把党支部园地建在了生产一线,实行党员身份亮起来、党员标准立起来等‘五个起来’工作法。总书记看了看我胸前的党徽,说‘好,党员身份亮起来’。”随后,总书记询问支部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党建活动是怎么开展的?胡长森回答,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基层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头攻关,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书记表示认可。
车间外的广场上,公司生产的起重机械、压实机械、铲运机械、筑路机械等数十台工程机械产品集群有序排列。“总书记认真察看,详细了解产品性能、用途等情况。他的兴致很高,还观看了由徐工自主研发生产的ET110步履式挖掘机的操作表演,把这台动作灵活的设备比作螳螂。他希望我们不断扩大技术优势,拥有更大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效益。”刘建森告诉记者。
随后,总书记在广场上亲切看望了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他热情洋溢地对我们说,徐工集团有光荣的历史,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底盘分厂副厂长张亮说。
考察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肯定转型发展
离开徐工集团,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市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考察。
这里,原来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曾经满目疮痍、稼穑不生。如今,呈现在总书记面前的,是烟波浩渺、杉林掩映的国家湿地公园。
站在潘安湖畔,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向总书记汇报了徐州市通过“基本农田改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生态修复模式治理采煤塌陷地,实现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等“五个转型”的情况。
“通过土地整理,把无效用地变成有效用地;改造棚户促进区,改善百姓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从‘一城煤土半城灰’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发展新型产业,既发展经济,又转移劳动力,促进了就业……”张国华回忆,总书记听完之后对这种转型发展给予了肯定。
贾汪区区委书记曹志汇报,在中央和省里的支持下,徐州市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来修复当地生态。现在贾汪实现了全域旅游,拥有4A级景区4个,还是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科教创新区,未来将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总书记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是真‘旺’了!”曹志说,总书记还提到加拿大温哥华治理矿山的做法,认为我们这个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生态修复再造的信心,就是要再造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自掏腰包购买手工香包为非遗“捧场”
潘安湖畔的马庄村,原本是个靠煤吃饭的小村。煤炭资源枯竭后,村党委带领全体村民转型发展,现在该村已成为潘安湖风景区四大板块之一的民俗文化体验村,村里有500多人从事旅游行业,在景区中负责园林养护、保洁、农家乐等,村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总书记离开潘安湖后,随即来到马庄村。在位于村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80岁的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老人正带着几个村民在缝香包。
“总书记来到俺这边和俺握手,然后观看香包,问‘这是你做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秀英老人绽开笑颜。她说,总书记不时拿起绣鞋、香包看一看。“俺拿起一只大象给总书记看,说它寓意‘吉祥如意’‘天天向上’。总书记接过去翻来覆去地看,连连夸赞‘真不错’‘很精致’,还花30块钱买了一只香包,说要给俺捧捧场。”
王秀英的徐州香包因为是手工缝制,又富有古彭汉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王秀英带着村里200多人一起做香包,加上村里电商销售平台的扶持,一年能卖600万元。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加入了香包制作的队伍,做得好的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王秀英充满信心:“我还要大干,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带着村民致富,为社会作点贡献。”
在党员活动中心,在村史馆,在综合服务室,总书记多次询问村民家庭收入怎么样、生活怎么样、社会保障怎么样,这给一直在旁讲解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留下了深刻印象。“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么关心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基层党委负责人,我们更应该在富民上多下功夫,让村集体收入更多、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村民们的幸福感更强。”
党员活动室里,拿起学习笔记翻看
王侠是马庄村党委会第三支部的组织委员。12日下午,她正和支部的4位党员在党员活动室学习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部分。这是十九大之后支部的第五次集中学习。
“之前知道总书记要来俺们村,心里又激动又紧张,一直在给自己打气:没事,就把总书记当成俺亲大爷说话!但是当总书记微笑着走进来之后,看到总书记那么亲切,就不紧张了!”王侠说。
看到总书记走进屋来,5位党员立刻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
“总书记一边握手一边微笑着问我们,你们在学习吗?俺告诉总书记,支部正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大家非常振奋,非常受鼓舞。”王侠回忆,总书记听了之后说“你们学习非常好”,还问“你们经常这样学习吗”。“俺赶紧告诉总书记,俺们不仅学习,还要记笔记。俺拿起笔记给总书记看,总书记就接过去翻看起来,看到俺提了个建议,还夸俺有想法。”
在汇报过程中,王侠感到总书记的眼睛一直看着她,听得十分认真。这让她充满了信心,一鼓作气介绍了村党委加强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转型振兴的“一强三带”工作法。“强”就是要强堡垒,强班子强队伍强本领;“带”就是要带乡村文明、带共同富裕、带生态宜居。这是村里“对表”十九大精神,结合过去做法总结提炼而成的。
“总书记夸俺们的工作总结得好,太自豪了!作为一名党员,俺感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定要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马庄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侠表示。
总书记特别关心党组织活动情况。党员有几户联系户、平时怎么联系群众、支部有没有发展新党员、青年人愿不愿意入党……都是他仔细询问的内容。“总书记对马庄村的党建历史看得很仔细,发现建国以来村里仅换了5任书记。他肯定地说,马庄村这几任书记干的时间非常长,说明咱们这个班子非常稳固,老百姓很拥护。”孟国栋回忆,就在即将离开马庄村时,总书记再一次肯定了马庄的党建工作,指出马庄之所以发展得比较稳定,首先是因为30年来有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队伍和一个好的带头人。“这对我来说,既是肯定,又是激励。”
感受马庄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
孟国栋负责马庄参观的主要讲解。总书记刚下车时,他激动地走上前去和总书记握手。“刚做完自我介绍,总书记就夸我普通话说得好,声音也好听。我解释自己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声乐,总书记说怪不得。”一番简单的寒暄,让原本紧张的孟国栋一下子心情放松下来。“之后和总书记就是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走完了全程。”
在村史展览馆,墙上的一段“马庄精神”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一马当先的勇气,跃马扬鞭的速度,马不停蹄的毅力,马到成功的效率。“总书记称赞马庄精神很不错,每一句话都有‘马’字。”孟国栋说。
在村文化礼堂,总书记现场聆听了马庄农民乐团的演奏。孟国栋告诉总书记,乐团成立于1988年,建团时曾遭到不少人质疑:“你们乐团是能吹出粮食还是能吹出票子来啊?”但是30年的坚持证明,农民乐团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现在已成为马庄村的文化名片。
乐团团长、前任村党委书记孟庆喜清楚地记得,总书记推开门走进文化礼堂时,他正在指挥铜管乐队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都停下演奏,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总书记,总书记说别停啊,我还想听大伙继续演奏呢。”大家吹奏完曲子后,全都围到了总书记身旁。“总书记和我们交谈就像拉家常一样,特别亲切。”
孟庆喜回忆,总书记看到舞台上挂着“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横幅,笑着说,你们这些都是优秀的民俗文化。接着,总书记询问团员是否都来自于马庄村,这些团员就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马庄村人。”孟庆喜补充说,团员们都是一专多能、一兵多用,既能唱,又能跳,还能创作,他们每年都会到工厂、企业、部队、院校、社区等进行演出。“比如现在正在忙的十九大宣讲演出,已经办了5场。”几名团员现场即兴给总书记演了一段名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的音乐快板。“总书记听了很高兴,称赞我们编得好、演得好。”接着,总书记询问乐团如何培养团员。孟庆喜介绍,团里一方面走出去,把一些团员送到艺术学院深造、培训;另一方面请进来,把一些艺术学院的教授请来上课。“总书记听了后笑着说,怪不得你们都能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总书记说,马庄村的文化立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很有感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所以,我在这里衷心祝愿马庄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能够更上层楼,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繁荣。”
重温淮海战役: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
在总书记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局长蒋越锋担任主讲。他告诉记者,总书记下车后,拾级而上,走过了全部129个台阶和10个平台。行进中,总书记还询问了纪念塔的建设时间、设计人员等情况。在纪念塔前,总书记回头看了看台阶说:“建得真气派!”
总书记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接着,他仔细看了碑文,并绕塔一周,察看烈士名录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随后,总书记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在战前形势厅,蒋越锋讲解淮海战役准备情况。总书记专注聆听,仔细观看展物。他察看了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指挥淮海战役的信件,详细了解毛主席指挥制定的淮海战役作战方针。走到馆内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表前,总书记驻足看了五六分钟,然后说,这里有很多部队指挥官是他同学的父亲。
蒋越锋向总书记汇报,为了更好地传承淮海战役精神,他们3年多来组织采访了500多位淮海战役亲历者。在采访王克上将时,老人家写下“执行命令就是胜利”这句话,形容淮海战役的胜利。
“这话说得很对。”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让蒋越锋的印象很深。
胜利厅里陈列了很多从国民党那里缴获的美式武器。在现场,总书记向蒋越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国民党有这么先进的武器,还打败了。“我回答说这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总书记说对的,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不可能取得胜利。”蒋越锋说。
蒋越锋还指着一组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的数据给总书记看,上面写着543万民工支援60万名战士。“总书记听了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路线的胜利,是群众支持的结果。”
参观结束后,总书记在胜利厅发表讲话。蒋越锋听到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淮海战役为什么能够打赢?一是刘伯承、粟裕等将帅们有智慧,部队英勇善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二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不能忘记群众,更不能脱离群众路线。现在我们正在奋力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车离开前,总书记对蒋越锋说,希望你们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文字:交汇点记者 任松筠 郁芬 顾敏 王岩 王拓
摄影:交汇点记者 肖勇 制图:郑玲玲
编辑: 金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