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九枝兼任南京大学产业教授,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田倩兼任东南大学产业教授,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兼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产业教授……”
2月28日下午,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签约仪式暨推进会在南京举行。全省各地340多名企业老总、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经过高校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成为第五批产业教授。据了解,江苏是在全国首设产业教授的省份,此举给校企双方带来了什么?在国家强调产教融合的当下,产业教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江苏在全国首设产业教授
新世纪全国首批“能工巧匠”、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是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高职类产业教授。他感言,目前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还不能普遍适应企业的需求,课程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接轨断层”,作为产业教授,将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产业教授是江苏原创。”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负责人介绍,2010年开始,江苏在全国首先开展产业教授选聘,由省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五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产业教授的职责包括:参与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教材开发、教学改革;以导师身份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承担研究生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与高校联合开展项目申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所在单位与高校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产业教授选聘重点对象为在科技型企业家及企业技术精英。我省已选聘的五批产业教授,既有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也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省“双创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还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骨干科研服务机构负责人等,其中企业老总占了大多数。
2017年,在总结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江苏第五批产业教授选聘首次增加了高职类别,邓建军等139名技术领军人才加盟,成为高职院校产业教授。
助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罗圣美是江苏省第一批和第三批产业教授,落地南京邮电大学。翻看罗圣美兼职产业教授“成绩单”,让人眼睛一亮:
牵头组织为学校开设“嵌入式手机终端开发技术”、“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应用互联网开放和业务应用”等4门企业课程。
牵头联系公司和学校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等产业技术发展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究,输出核心专利42项、原型系统26套,突破多项产品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了企业产品竞争力。
助力校企联合申报成功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云计算认知资源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基于成果转化项目研制的云计算系列产品服务于国内外100多家大型客户,包括青奥会安全保障、江苏银行金融云平台和南京公安警务云项目等,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利用率提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亿元……
有人用公式来表达产业教授的“连锁效应”: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产业教授。“2017年我校共有22门课程由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介绍,从2010年选聘第一批江苏产业教授至今,学校先后聘任76名产业教授,他们架起了校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加快了高校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的转换。如产业教授、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新,与该校合作导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创办了科技型企业——南京托普化工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先后聘任60余名产业教授,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6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业教授夏汉光董事长带领学生参与的一个项目,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说。
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丙军是江苏省第三批产业教授,受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联合申请发明专利5件,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0多篇,好几项合作成果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产业教授制度搭建了一个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
加大“融合”考核力度,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产业教授选聘制度实施7年多来,全省五批共有1300多名企业高管及技术精英等到高校兼职产业教授,涉及化工、信息、文化、金融、医药、农林等众多领域,惠及89所高校,6000多名研究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创新资源辐射1081个企业。
“十九大报告对加强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支持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在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看来,江苏探索实施的产业教授选聘工作,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的深度对接,是破解宏观层面人才培养供需“两张皮”、微观层面高层次人才培养从知识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
产业教授选聘“江苏探索”,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在2016年3月召开的全国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对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江苏产业教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高校产业教授“形同虚设”,聘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产业教授在指导学生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存在时间精力投入不够、合作沟通机制不畅、高层次合作程度不深等问题。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不能一个样。此次推进会上,省人才办、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选聘办法》,明确对产业教授加强考核管理: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由聘任高校进行约谈并要求整改;整改后一年考核仍不合格者,由高校报省五部门审定后予以解聘。
“产业教授要努力推动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互通’、企业机床与大学课堂‘共用’,企业员工与高校学子‘同学’、企业升级与大学发展‘同频’、行业国家贡献与大学培养质量‘同步’。”葛道凯表示。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编辑: 金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