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全面实施。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是什么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句话,在2001年就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对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参加。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本次印发的《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校长们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政“点赞”:我们一直都在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政公布后,交汇点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了多位江苏的中小校长。他们都为新政“点赞”,并且亮出了各自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的探索。
南京夫子庙小学原校长冯东爱:引导孩子回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南京夫子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以《论语》为基础的星星论语课程,目的是引导孩子回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课程有低、中、高三个阶段基础教材,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这个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孔子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比如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回家看看父母的白发来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年龄的增长,以此让学生深入体会“孝道”的含义。实践活动还有要学生给父母写信,全程体验写信、寄信的过程,同时观察父母收到信的表情,并把这些过程都记录下来,达到主动关心父母的实践目的。论语里的孝道、待人接物等思想,校方通过让学生调研、记录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每学期最后,学校要求学生们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将这学期所学到的东西通过表格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学校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依据。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现在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将传统美德深入学生心中。
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将结合高校录取综合考量开设个性化课程
南京一中的综合实践课程共有两类:一个是国家规定的,比如社团活动之类;还有一个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南京一中很早就设置有综合实践课程,比如军训、农村调研、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尤小平始终认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在课堂中培养的,而核心素养是在综合实践中得以培养的。南京一中始终把综合实践课程与办学目标紧密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合格公民为目标。接下来,学校会结合高校录取学生时对学生的综合考量,开设个性化的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家长观点有交锋:升学家长激烈反对VS低年级家长积极支持
如果影响升学怎么办?
谈燕的女儿正在南京一所重点外国语中学上初三,她认为综合实践课虽然好,但对初三、高三正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并不友好,“平时的课业已经很紧张,有时间忙着复习备考,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上实践课程。”
谈燕表示,综合实践课可能比较对小学学生的胃口,但是学校就应该是学习的地方,开设一些体育课程增强体质是正常的,但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而言,把学习时间拿来上实践课就不太现实了。“为了给女儿节约时间学习,我每天赶着回来给孩子做饭,上下学都是我开车接送的,校车虽然乘坐更方便但是却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更不支持初三学生上这种强制性的实践课程。”
让孩子们的童年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某国有企业工作的陆天,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他认为,别看孩子才小学,作业已经很多了,每天都要忙到九十点才能睡觉,他的课外空余时间也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填满,“周末也是兴趣班和家两点一线,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心疼。”
“学校可以开设更加丰富的实践课程,让孩子在学校有时间放松自己,而且和同龄人在一起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个不错的选择。” 陆天表示,自己的童年,就是在野外、在田埂上摔摔打打长大的,现在的孩子很少去户外玩耍,如果实践课程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多走出去看看,也是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了更多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课新政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上,《指导纲要》也作出了具体要求,即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洪劬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第八次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大亮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经验。此次教育部以纲要形式规定为必修课程,从一年级到高三都有了形式和课时的规定,是对教育形势的发展的一次主动回应。“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建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课程观,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要想的,去做自己想做的,解决自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环节中,要求各学校和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仅要求做好写实记录,还要建立档案袋,为每一个学生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该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这一改革将对未来招生录取带来很大的影响。”洪劬颉表示,之所以这么规定,将涉及到更深层的原因,包括现在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问题。
交汇点记者 王拓 实习生 王甜 王舟
编辑: 陈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