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被喻为发现双创明星的“奥斯卡”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一个多月来不断碰撞创新灵感,刷新科技高度,走马各地的赛场上,江苏捷报频传。
10月30日,交汇点记者从江苏省创业中心获悉,截止目前,江苏共有4个项目获选行业总决赛的一二三等奖,此外还有30家获选优秀企业。新时代呼唤“新想法”,身处数据环绕的新世界,最先拥抱创新的,一定是这群敏锐而实干的江苏科技人!什么样的新科技,或将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点滴?来看看这群人的“成绩单”!
生物医药项目“大放异彩”
自9月16日开赛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如火如荼地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已结束的4场行业总决赛上,“江苏成绩”亮眼,稳占第一梯队。
10月30日,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入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江苏项目共有96个,无论从入选数、还是从 目前的获奖数来看,江苏都称得上是“领航雁”。
纵观总决赛目前取得的“江苏成绩”,生物医药以及环保领域,亮点项目集中。尤其在生物医药总决赛中,江苏有4家企业晋级全国12强,并有三家企业分别囊获二、三等奖。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交汇点记者,江苏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好,历年大赛来看,成绩都不俗,但此次涌现的前沿项目格外亮眼,成绩也很突出。
从生物医药领域获奖的江苏项目来看,都“不约而同”的瞄准了重大疾病,且“原创性”很强。获得二等奖的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药“艾博韦泰”填补了中国在抗艾药研发领域的空白,是非发达国家第一次在艾滋病防治系统中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公司CE0王昌进在接受交汇点采访时介绍,该药已在去年7月正式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新药,一旦问世,将打破目前国内普遍试用同类仿制药的现状。
同样瞄准“原创”的,还有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获得三等奖的是南京沃福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及成像导管”。公司CEO匡皓向记者介绍,这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患者血管内部的情况,可用于血管类疾病的精准诊断,从而提高治愈率。目前这一诊断系统已在临床试验阶段。
关注重大疾病是此次江苏获奖项目的特点之一,获得行业总决赛三等奖的苏州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就专注于核酸药物的研制,且基于核酸干扰药物的特点,该公司研发形成了抗纤维化、抗肿瘤和抗突发病毒感染三大新药产品线。
开放的产学研环境 让江苏创新“大有可为”
高校实验室里有前沿技术,四处奔走的企业有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校企之间如何“搭梁架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是许多地方的创新课题。在江苏,产学研合作的案例却已屡见不鲜地出现在大赛中。
“如果不是依靠大学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可能我现在还没找到攻克‘苯并芘’的思路。”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荣获三等奖的江苏丰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兰,在30日接受交汇点采访时,依然感慨江苏产学研环境对于企业创新的助推作用。
采访中范兰所说的“苯并芘”对于炭素行业来说并不陌生,这是在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一种毒害性化学物质,它在烟尘中的浓度含量不是特别高,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如何治理“苯并芘”成为炭素行业共同面临的环评瓶颈。“我把市场的这一需求信息带给高校,高校实验室的专家从技术层面,帮助我找到解决路径。”范兰告诉记者,当时高校科研专家陪着她调研走访了很多家炭素企业,经过1年多的反复试验,高校专家在某一生产环节中找到了苯并芘的克星——煅后焦,通过吸附作用,为企业实现“循环治理”。
“我们盐城科技局会帮我们把企业的技术需求清单有针对性的发给全国各大院校,一旦有进展,会带着我们企业高管去高校对接。”范兰告诉记者,目前与其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高校早不仅局限于江苏,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都合作密切。
作为获奖企业,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CEO王昌进也有类似的体会。“搞新药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浪淘沙,江苏这一片热土,给予我们生物医药创新者很大的关怀和支持。”王昌进谈到,江苏是医药大省,医药人才也很多,近年来通过与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研发。
“除了与南大进行产学研对接外,还享受到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助。”落户在江北新区的获奖企业南京沃福曼科技有限公司CEO匡皓表示,在校企合作中,园区的牵线搭桥不可或缺。
“新时代”号角嘹亮 江苏创业人应声前行
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前,正在苏州参加“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的王昌进刚刚发完言,这一场来自政府、园区、药企、投资方等3500多人参与的“新药创新”盛会,让他感受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民族药进一步提升”的愿景更为具体。
“振兴民族药业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生物医药研发者的最大梦想!”王昌进感慨地表示,过去,跨国药企抢占了中国市场,“仿制药”也一度占据中国医药产业,而此次十九大报告提出对“民族药”的重视,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倍感振奋。
王昌进告诉记者,自己2008年放弃优渥的待遇,从美国回到祖国,就是希望用留学所学为中国带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药”。作为医药科研人,谈及未来的前景,王昌进前所未有的充满信心,“有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的极大关注,当下,可以说是创新药的新时代!”王昌进说,自己必将抓住机遇,为振兴民族生物医药产业做出一份贡献。
感受到创新医药产业春天的还有匡皓,他在采访中提到,为了鼓励医疗器械的创新,近年来国家特对研发型医疗器械项目开启了“绿色通道”。“我们公司是全市第1家获得绿色通道资格的,在申报中为我们节约了1年多的时间。”匡皓表示,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的同时,也一定将为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报告中每一个字都让我觉得很亲切。”来自盐城的企业家范兰说,自己的家乡有许多的生态美景,作为环保企业,为家乡“更蓝的天、更清的水”努力是一份社会责任,为企业研发出用得好、且用得起的环保产品是她的梦想。在听了十九大报告后,范兰尤为感慨:“更觉得做环保产业前景无限,撸起袖子加油干!”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