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新华社公布了新任的五位国务委员标准像和简历,其中一位戎装国务委员十分引人瞩目,这就是新任国防部长魏凤和上将。他也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非陆军出身的防长,其中传递的信息值得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国防部长依次为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徐向前、耿飙、张爱萍、秦基伟、迟浩田、曹刚川、梁光烈、常万全。细考他们的履历,清一色是陆军出身。
为何过去11位国防部长全部是陆军背景?因为我军事实上是一支长期奉行“大陆军主义”的军队。“大陆军主义”一大突出表现,就是资源向陆军倾斜,建设重点也长期是陆军。这其中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是长期以来国情所导致的。
从历史上说,长期以陆军为主的解放军在建国和立国各次战争中表现卓越,虽战斗或有失败,但从未败过一场战争。陆军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地位。这种地位,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很多人都知道解放军海军军旗是什么样,但陆军军旗什么样,恐怕很多资深军迷都答不上来。其实,陆军军旗1992年9月5日就确定了。然而,20多年来在阅兵、庆典等场合,你见过陆军军旗吗?无他,一面“八一”军旗就代表了陆军,这是从南昌开始的光荣。
从国情来看,我国长期面临多个方向严重的陆上威胁,这决定陆军必然是发展重点。尤其是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在整个北方无险可守、随时可能被苏军突袭的情况下,资源必须投给陆军以应对苏军“钢铁洪流”。而在西南边境,1962年和1979年的两场陆上战争,陆军都未令国人失望,这也加强了陆军的地位。
历史和现实交织中,形成了一个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想想好像有哪里不对”的情况:2015年年底前,陆军竟然没有司令部,也没有陆军司令员,而海军和空军都有。
陆军当然不是真没有司令部,才被取消不久的解放军“四总部”就是陆军的“真身”,而解放军总参谋长事实上有点像是“陆军司令员”。
陆军地位如此之高,大部分人才自然也从陆军中产生。关注下历次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合影,时至今日依然“松枝绿”最多。因此,以往防长都是陆军出身,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军兵种也有不少陆军出身的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海空军将领大都是陆军出身,如大将肖劲光担任首任海军司令员、上将刘亚楼担任首任空军司令员。
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历任国防部长中,除四位老帅和军衔制取消时期任防长的耿飙外,都是上将军衔。注意,这里的上将都不加陆军二字。而在新华社今年3月18日公布的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简历中,可以发现许其亮为“空军上将军衔”,而张又侠则为“上将军衔”。
张又侠的上将,和许其亮的空军上将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基本没有区别,只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军衔条例第8条: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因此,陆军出身的上将是不需标注的,解放军也没有“陆军上将”。这种没有前缀的上将,也是陆军长期以来地位的反映。
这种地位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利的一面。解放军空军长期以来只执行国土防空作战任务,轰炸机短板明显;解放军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防御不久,航母建设刚刚起步,这些都是长期以来作为陆军辅助军种地位的体现。
这样说来,像刘华清上将这样陆军出身的将领,关注军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采购、保障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矢志不渝推动航母事业,关注远洋海军建设的军队领导人尤为可贵。
纵观外军历史,一位对本军种熟悉的将领,对军种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极大的。如被誉为美国“核动力海军之父”的海曼·乔治·里科弗海军上将,此公是美国海军潜艇军官出身,除了推动核动力装置小型化、实用化,并将其装设在潜艇上,使潜艇一跃成为美国海军倚重的水下战略打击武器外,在其服役60年里,还联合美国海军部长阿利·伯克,成功地把美国海军带进了领先世界的核时代。
如今横行四大洋的美国海军全核动力航母,主要得益于里科弗的“偏执”推动。美国海军甚至一度想以他的名字命名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最终因其“人缘不佳”而未能成功,但美国海军还是将第22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命名为“里科弗”号。里科弗也成为少数几个在世时即获得军舰命名的美国海军将领之一。
从新华社公布的魏凤和上将履历可以看出,他入伍以来从基层部队战士干起,一路走上第二炮兵司令员的领导岗位,后又成为首任火箭军司令员。从军以来一直在第二炮兵/火箭军服役的经历,显然将有助于他在未来推动军队建设中掌好舵。而作为高度重视技术的军种,其首长对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必然有深刻认识,这对未来建设一支《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将有重要推动作用。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特别是最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中,陆军以外的其他军种的地位将更为突出。魏凤和上将担任防长前,一些变化已悄然在各个领域发生。
2017年年初,北海舰队原司令员袁誉柏升任南部战区司令员,他出生于1956年5月,是目前最年轻的战区司令员,且是目前首个海军出身的战区司令。此前,五大战区司令员皆是陆军出身。考虑到军改后“战区主战”,这鲜明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一线将领将更为年轻化,二是海军将在某个战略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在以往长期坚持近海防御战略,作为陆军辅助军种时是难以想象的。
要想具体贯彻某种导向的建军思想,当然也不能仅靠某位将领的情结或者主动性,而应该有明确体制机制的保障。如果解放军海军想要走向深蓝,解放军空军想要建设成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性军种,那么必须要获得至少与其他军种“并列”的地位。军改以来,成立陆军指挥机构,让火箭军取得更重要的地位,成立战略支援部队……一系列重大举措,鲜明地展示了军改导向,即把有限的资源投给谁、建设什么样的未来军队的问题。
必须强调的是,军种的分野虽然存在,但解放军不会穿什么颜色的制服就为哪个军种说话,就为哪个军种拼命争取利益,眼中只有本军种下一财年军费分配比例。魏凤和上将虽然是首位身穿非陆军军服出现在标准像中的国防部长,但他的军衔也是“上将”,长期身穿的是陆军国防绿和松枝绿军服,他必将更有利于协调各军种的建设。而解放军任何军兵种,都统一在“八一”军旗下,也都统一在党的领导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编辑 林元沁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编辑: 张超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