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1月30 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细心的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迎来节气都会精确到几分几秒,这个推算就是我们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做的!
神秘的紫台历算室 编制农历、民用历已有67年历史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在国际气象界,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们对二十四节气并不陌生,当你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 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母亲说给我们的语言!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农历、民用历书一直由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负责推算并发布。农历历法都要以历算室公布的为准。”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相关工作人员陈老师告诉交汇点记者,“天文历算是天文学研究最基础的领域。”新中国建国60周年来,紫台老一辈历算工作者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告别了“洋历”,开始独立编算中国自己的天文年历。1969年,紫台曾编算出新中国第一本天文年历《1970年天文年历》,自此以后,中国现代天文历算的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历算室的相关资料。那么,这个神秘的历算室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呢?记者了解到,紫台历算室目前共有4名工作人员,他们每年都会根据《理论历表》和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所谓的“黄道”来提前测算下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精确到秒),并对外发布。此外,历算室还会公布重要的天象(日月食等)时间、大行星运行轨道等信息。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们平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春分”、“夏至”等节气提醒,其实都是紫台的专家们提前一年就推算好的。
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99%的人都没答对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要笑出声来了!二十四节气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 ,怎么会是阳历呢?非也非也。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并非如此。农历是我国古代人民独创的一种历法,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变化,属于“阴阳合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
阴历就是“月亮历”,是依据月亮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月亮每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 就是一个月。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部分,其实说的并非太阳的运行情况,而是‘物候’状况。由于物候因冷暖变化而变化,总是与太阳周年运动有关,所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而推算出来的。”陈老师告诉记者,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我们聪明的古人才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黄道一圈为360度,如果以春分时太阳在黄道所处的位置为黄道0度,每隔15度取一个点 ,恰好可以得到24个点。这24个点所在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隔大约15天,太阳就转过15度(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了15度),就到了一个节气。
为什么农历要又阴又阳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曾在“知乎”发文,作出了如下推测:古代中国人可能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圆缺变化更加直观,信息更易于捕捉。但同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农业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而这极大地依赖于太阳的变化规律。
他们慢慢发现,月亮的变化与太阳的变化并不吻合,如果只看月亮的话,每12次月亮的圆缺周期后,就会比太阳的一个周期差出一段时间来。日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完全得不到指导!
于是,古人就在阴历的基础上,补充了太阳的变化,并总结为24节气。
到底哪天是“大雪” 节气准确时间明年将有国家标准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的一首《时雨》,展现了古人如何利用节气指导农事的情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但当你划开手机上的万年历提醒或者微博、微信公众号,可能会发现,各方对每年节气时间的说法并不统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台里会接到市民咨询,某个节气到底是哪一天哪个时刻?”这是由于天体运行的不确定性,不同年份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刻会有区别。
“紫金山天文台历法的计算模型每年都会进行更新,每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都会稍有变化。地球运动会受到月亮的影响,同时地球运动的轨道本身也是一个很复杂、不断变化的系统。”历算室的陈老师表示,也正因此,一些印刷单位根据老的年历“推算”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往往并不准确,不仅造成民众的困惑,也影响了历书本身的严肃和准确性。不过,这种情况,有望在明年得到改变。
陈老师向记者透露,紫金山天文台今年已经把编制完成的《农历编算与颁行》一书上报到到国家标准委员会,今年9月已报批通过。无意外的话,明年国家标准委应能向社会公开发布,届时,节气的准确时间就将有据可依。“书中把推算节气的方法,如计算模型和精度要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公众通过书中的内容同样能了解到天文历算是如何进行科学推算的,二十四节气的时刻自然也以此为准,就不会再出现把节气时间搞乱的问题了。”陈老师解释道。
一期一会的节气,映刻每一日的美与妙,不曾辜负。匆匆过客,且驻足去触摸,诗意生活完全可能。一组最美“二十四节气”诗画送您,一起感受它的诗意。这一次,别错过!
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
编辑: 王 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