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红船,你是一部经典,阅读你深深眷恋;红船,你是一首颂歌,唱着你心潮翻卷……”3月4日晚,由浙江传媒学院与嘉兴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红船往事》在南京荔枝大剧院上演,全场观众再次回顾了那段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该剧以两位年轻人聆听中共“一大卫士”王会悟讲述红船往事开始,采用追忆式叙事手法,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紧扣红船精神,围绕“不忘初心、不懈追寻”的思想理念,真实、生动地在舞台上再现了97年前,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先驱,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挠,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壮举。
全剧演出从《走近红船》起至《红船启航》终,包含《书海寻觅》《红色恋人》《红色宣言》《我失骄杨》四大板块,以毛润之与杨开慧作为音乐剧的核心人物,展现这对革命伴侣以及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驱,在披荆斩棘走向红船的过程中,着力书写的人生无悔选择。歌颂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丰功伟绩,弘扬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该剧继续延续歌舞叙事的呈现效果并进行创新,以追忆式叙述手法,融合历史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民族文化与现代表达,现实空间与梦境回忆相互穿插,独唱、重唱、合唱、歌舞交互进行等艺术形式,使“红船精神”更具时代感、观赏性、共鸣度、大众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浙江出品的音乐剧《红船往事》还凝聚了江苏艺术家的智慧和才情。该剧主创团队中,编剧戴晓权是原省演艺集团剧目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作曲许志斌教授则是南艺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
编剧戴晓权告诉记者,音乐剧《红船往事》剧本秉承尊重历史的原则,努力把握历史人物的真实风采。创作过程中,他将“精神、信仰、选择”六字贯穿在剧情之中,努力凸显毛泽东、杨开慧、李大钊等伟人和革命先行者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他们在面对人生命运以及事业转折时的坚定选择,而所有这些又都指向一种精神——红船精神。在导演手法上,运用了内心外化、时空穿越、幻想梦境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向观众展示真实感人的剧情,表现贯穿始终的红船精神。
在音乐创作方面,许志斌教授表示,《红船往事》的音乐创作历经大半年时间,整个过程充满了激情和感动。音乐整体风格恢宏壮阔,大管弦乐为主,充分渲染了那个变革时代的历史纵深感。为了兼顾音乐剧体裁活泼轻快的个性,流行化的配器,和故事发生场所嘉兴、湖南、上海等地的民族音乐元素都被融入其中,多种风格元素有机结合,在"真理之路"与"爱情之路"两条戏剧主线中并行发展,即承载着历史厚重感又体现着人性的温度,使音乐的戏剧张力和抒情性充分展现。让音乐贴近大众,"好听"而不失艺术感染力,用歌声诉说那段载入史册的历史事迹……
此外,“所有的演员都是在校师生,这是音乐剧《红船往事》最不简单的地方。”编剧戴晓权表示,起初听说由在校师生演绎该剧,他曾深感担忧,但看过试演后完全放心了,“师生的水平不差,甚至超过某些市属团队”。浙传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旁的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光大“红船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有机整合资源,倾力创作创新。正因为通过做剧演剧带动教学相长的实践很有意义,《红船往事》才会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青睐。通过二十多场巡演,可以明显看到师生演员们的巨大进步。(记者 高利平,摄影 陈俨)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