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琴、田桂凤、余大傻、谭鑫培《翠屏山》
四、粉戏表演
京戏是演员的艺术。粉戏之“粉”关键还在于表演。《梨园旧话》说“《双钉记》《双铃记》《翠云庵》《十二红》《翠屏山》《乌龙院》等剧,非具大本领者不能出色。当时专精此技者,只松龄、长贵、杨贵(一作:桂)云,寥寥数人”,可见这路戏表演技能的重要。
粉戏的女主角,多为花旦、武旦,享盛名者无不技艺超群,擅于表情。前辈中,与伶界大王谭鑫培差不多同时代的田桂凤,不仅与老谭合演《乌龙院》、《翠屏山》等戏,功力悉敌,就是在老谭戏后,演一出《送灰面》、《关王庙》等小粉戏,照样压得住台。《京剧流派》的作者说“那不能说是正常的艺术发展”,实在不懂他的“正常发展”是什么!
梆子花旦侯俊山(即老十三旦)驰名南北,在内廷伺候戏,有时一次赏银就能得六十两,与谭鑫培一样!可见,京戏形成后,艺术格局虽以老生为主,京剧剧目俗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多以袍带大戏,演军国大事为多,但是旦角仍有杰出人才,粉戏也依然有市场。
小翠花《双铃记》
近世能得田桂凤、余玉琴、路三宝等前辈花旦衣钵真传的杰出艺人即是筱(小)翠花(即于连泉先生)。他得艺术风格世称“筱派”。筱翠花擅演各路花旦戏,尤擅演粉戏。当年也遭受表演“过荡”的指摘。但有剧评家则认为“余于翠花闺门(旦)之戏,惟见其剔透入微,风光妩媚,不知其荡;若夫凶悍泼辣正宜以淫荡见长,唯其能荡,小翠花之所以可贵也。”
正像当时的评论所说,小翠花表现泼妇的淫荡是从“精神上之模仿得来者”。一出场颦笑之间就将一种淫荡神态刻画入骨,“有胜于拥腰、接吻、系裤带也!”
《乌龙院》孙毓敏、刘斌昆,柴俊为摄于1988年
小翠花在《战宛城》一剧饰张绣之婶娘邹氏,头场“思春”虽也是粉戏寻常关目,但他描摹守寡少妇的神态无微不至。仅仅出场几步走,伸个懒腰就把“春意”刻画得入木三分。1984年,“筱派”优秀传人陈永玲与名净景荣庆、名武生王金璐诸位先生复演此剧,尽管作了不少“净化”,删去了“入帐”等关目,但陈永玲的“思春”、“刺婶”等表演仍能传筱派神韵。城楼上见曹操神情不即不离,恰到好处。而曹操扮演者景荣庆则使出架子花脸“舍豁”、“攮掖”技术,大出曹丞相洋相,活活把曹操刻画成一个急色鬼模样。
张绣降曹后,曹操进驻宛城,得意忘形,携子曹昂等城内闲游。在城楼下瞥见邹氏美貌,顿起色心,不顾身份,左顾右盼,丑态百出。曹昂等人观之不雅,硬要将他拉走。过去有句俗话骂色鬼“见了女人连腿都迈开了”。景荣庆的几步下场简直就是这句话的注脚:他斜对台下,眼望城楼不住回头,几个横步,活现一副急色样!几步下场即获得可堂的彩声。
景荣庆、陈永玲《战宛城》1984年实况录像
等把邹氏抢进帐来,寒暄已毕。邹氏假意说:“天色不早,我们要回去了!”曹操闻言,其身言道:“慢来慢来!来到大营天色已晚,就在大营安歇。哎,曹某还未曾领教哇!”手中折扇收起,连做进去状,台底哄笑。而据名票宋湛清先生说,有两位名伶在隔场,张绣进帐前还有两句对白:
曹操:老夫此物,比张继如何?
邹氏:自然是长大滴多呀!
(这是张伟品转述的,如蒙查处,罪责在他!)
有一回在天津在天津与景先生聚餐,我问老先生以前有无这两句。景先生矢口否认,说从来没有……
筱派擅长的剧目,有不少属于上述各类粉戏,建国后大都不适宜上演,连他的拿手戏《活捉》一度也名列禁戏名单。演来演去几乎只有一出重新加工的《拾玉镯》。1957年,文化部剧目工作会议召开后,张伯驹鼓动小翠花复排了《马思远》等老戏。不久,“反右”斗争开始,张伯驹因此被打成右派,筱翠花自然也受牵连。以后,筱派的戏就越来越少,渐渐淡出舞台了。
景荣庆《战宛城》饰曹操,柴俊为摄
柴俊为 / (未完待续)
邀您共赏京昆越锡!
各种看戏福利发放!
微信群已满,请加QQ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