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许久的新戏《幽闺记》将要在本月18日、19日两天在江南剧院登上舞台啦!相信大家早已经蠢蠢欲动、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别急,在观剧之前,先听听导演怎么说。昨天,小编采访了《幽闺记》导演——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文华奖导演周世琮、朱雅伉俪。12日晚19:00两位导演还将携两位主演做客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与大家分享捏戏心得。
青藤之作:实现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
省昆排练的《幽闺记》以施惠的南戏《幽闺记》剧本为蓝本,提取其中母女失散、雨天相逢、旅店成亲、双姝拜月、夫妻、母女、兄妹大团圆等主干情节,存精去冗,略加增删而成。在舞台呈现上,有机融入《踏伞》、《请医》等经典折子戏的唱段与表演精华。整出南戏《幽闺记》的失传,依然是昆曲舞台上一段令人遗憾的空白。导演周世琮说,这两折戏正是《幽闺记》的经典所在,能够弥补这一空缺,夫妻二人联合执导全戏,他感到十分激动与欣喜。
先前,两位导演在采访中提到,要将此剧排成一部“青藤之作”。何为“青藤之作”?朱导表示,青藤根深叶茂,深植昆曲的传统之中,藤蔓坚实有力,年年新枝、岁岁延绵,这也恰好体现了现代人追求的现代剧场古典精神和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精神。为了更好地弘扬昆曲传统文化,《幽闺记》将在不丢失原作经典的基础之上,力图将原汁原味昆曲艺术带到观众面前。
如何还原经典?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导演朱雅说,作为昆剧演员出身,对昆曲的把控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不损昆曲典雅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我们会用最基本的、属于昆曲的特质的东西来掌控这出戏。所有剧中人物的流动、人物的搭建、人物的结构,都不会离开昆曲传统表演的脉搏。
朱导说,昆曲是文字以曲的形式,变化成文字流入人的心田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学过程。文学是用语言表达戏曲精神内涵的主要途径,精神内涵要通过物质外壳的表现出来,离不开演员对戏的演绎。导演的职责在于最大限度发挥演员的强项,为年轻的编剧和昆曲新生代的优秀演员架构一条通往心灵的润渠,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昆曲美学的纯酿。
细说《幽闺记》 :价值观很贴合当下
南戏《幽闺记》失传已久,无人知晓它的本来面貌,但导演表示,在运用现代手法创排《幽闺记》时,依然牢牢坚持了返璞归真、还原经典这一基础。
在《开幕》中,利用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将元杂剧的呈现方式搬上舞台,告诉观众这是一部传统戏,展现故事纷繁战乱的时代背景,为全戏奠定基础。
在《踏伞》中,原先并没有出现“踏伞”这一情节,观众在看剧时常常会陷入困惑和不解,因此,我们的导演在设计故事的时候,便加强了“踏伞”这一情节,在蒋世隆要拿起伞的时候,瑞兰将其踩下,使得故事更加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纯真可爱。王瑞兰这一形象,既不能演的嗲、媚、俗,又不能演的平淡无味。在她“死缠”着男主的同时,还要让小姑娘的纯真可爱表现出来,要缠而不俗。所幸单雯这个演员,她身上就有这种气质,让人觉得很纯,和剧中人物十分吻合。而蒋世隆身上的“狡黠”和“木讷”,张争耀也演绎得恰到好处,演员也是成就戏的关键人物。
导演朱雅表示,在《招商娶妻》中为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一开始便要奠定好人物的大体形象。蒋世隆那一场戏中,将原先有些乘人之危的情节全部删掉,为他替换了新的台词即“不娶她为妻就是真正地让她失节”,既符合蒋世隆的人物性格,也十分贴合当代人的价值理念,这就是导演对戏的二次创作。同时,在塑造全剧人物的时候,也要有意识突出主要的人物。比如,在《拜月》的中将原先花旦的唱拿掉一些,使《拜月》成了王瑞兰内心独白的东西,也有利于我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爱。
《幽闺记》传达出的价值理念也是十分贴近当下的。导演朱雅说,《幽闺记》讲述了一个风雨同伞、患难巧遇、佳人年少的故事,不是虚幻的梦中缠绵,而是真真实实的洞房花烛。他们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影响对爱情的忠贞,只求断弦再续、比翼双飞、并蒂共生,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也正是现代人内心所呼唤的东西。我们在患难之中帮助了人,也要坚守初心,一旦成为夫妇之后,坚守终身,不能因为中状元便另娶名门闺秀。从一而终,不要见异思迁,才能握紧幸福。
台前幕后:相处融洽 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剧本到演出本,还要经过不断地加工提炼和多次订正修改,朱雅导演则负责剧本整理,周世琮导演负责舞台呈现。正是由于《幽闺记》二位导演分工合作,以及全剧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全戏在不到二十天的过程中得以迅速完成。
朱雅导演说,正是由于江苏省昆剧院的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领导团队,以李鸿良为挂帅的领导团队,他们有力度、有眼光做出决策,还有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员,为昆曲敬业守职。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才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把这部《幽闺记》——这部青春的、真实的、坚贞的、接地气的爱情喜剧呈现给观众。整个合作过程十分顺畅,大家都相处融洽,即使有矛盾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从来没有面红耳赤的情况。在日常排戏的时候,晚辈也十分尊重体贴长辈。张争耀会帮我们买盒饭,剧组在一起吃饭十分欢乐,有时下午比较困乏,单雯会帮我们买咖啡,十分懂事。在接下来倒计时的日子里,我相信我们会更加团结,会把这个戏做的更美更圆满,来奉献给南京的观众。
最后,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经典的“青藤之作”。(张雅静 高利平/文)
邀您共赏京昆越锡!
各种看戏福利发放!
微信群已满,请加QQ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