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9日上午,作为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学术论坛版块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联合举行“传承·发展——罗周作品研讨会”,国内戏曲界顶尖专家汇集一堂,探讨这位80后女编剧引发的“罗周现象”,以期放大效应,推动我省编剧梯队乃至文艺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层级最高的编剧作品研讨会。37岁的罗周是江苏青年剧作家、青年文艺人才的杰出代表。她是国家一级编剧,两获中国编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中,17台京昆大戏有4台是她的作品;在刚刚结束的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和正在进行的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中,她编剧的戏就有5部参加演出。一个80后作家,短短十年间能有如此数量、如此质量的创作成果,在江苏独一无二,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罗周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成果,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位以作品立身、以作品赢得认可的优秀剧作家。
与会专家几乎一致给予罗周以“天才”的评价,同时更肯定她的扎实功底、勤奋书写、文学境界,同时也对罗周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希望罗周以有限的人生应对无涯的创作之海,立下“传世之心”,写出“传世之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认为,罗周的创作激活、复活、召回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代、黄金时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表示,罗周的作品既展示了相当的古典写作功力,又有很强的时代性。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认为罗周的创作是一种以回归为驱动的创新,带着新时代的鲜明痕迹。《剧本》杂志副主编吴丹丹说,罗周到江苏的第一个十年成果丰硕,期待她的下一个十年更上层楼。罗周的恩师、江苏著名剧作家张弘认为罗周精神与灵魂之不俗、纯净,使她的作品有着超出常人的境界和高度。罗周表示,将此次研讨会为端点,站在昨日之我的肩膀上,继续往上走,交出让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满意的答卷。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说,从罗周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也在思考,能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戏曲编剧培养之路。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工作方案》的同时,还专门部署实施了《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文化名家影响力提升行动”“文化英才培育行动”“文化优青储备行动”,建设一支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像罗周这样的优秀文艺人才,力争“到2020年,使江苏成为各类文化人才施展才华、一流人才勇攀高峰的文化人才高地”。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娄勤俭书记强调,要在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同时,努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江苏文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希望通过这次罗周作品研讨会,不仅能够激励、帮助她个人的成长,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更是希望以此为起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我省编剧梯队乃至文艺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实现江苏文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标军和省演艺集团总经理、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先后主持了研讨会的两个环节。
(高利平 王晓映)
专家观点摘要:
仲呈祥 :关于罗周创作的辩证思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首先是有限和无限的关系。罗周以有限的人生应对无涯的创作之海,立下“传世之心”。第二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罗周有章培恒先生和张弘先生两位名师,让她的创作在继承中华戏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三是多与少的关系,在勤奋丰产的基础上,多一些高峰之作、精品之作。第四是功利与审美的关系,优秀编剧必须要自觉成为懂得审美、追求审美、践行审美的自由的人,不要“以文化钱”,要“以文化人”。
马也:激活古代的文化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首先,罗周的创作是在激活、复活、召回并唤醒古代文化的辉煌时代、黄金时代,她熟读熟知古代经典、原典著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在其作品中有鲜明体现。第二,罗周具有很强的虚构能力和结构能力,在剧作中更多体现出个体的主观情感介入,以及剧作家的经验重塑。比如《春江花月夜》的表现主义色彩,《不破之城》的“不破”精神力量等。
李春喜:携传统在现代游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
在当下青年戏曲编剧中,罗周是继承戏曲文学创作传统的代表性人物,《春江花月夜》《谢灵运 绿嶂山》等既展示了相当的昆曲写作功力,又有很强的时代性,具有强烈的对现实生活的暗示和象征意义。同时对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剧协在发现、培养、使用和推介人才上,实实在在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罗怀臻:从自发到自觉 从爱好到担当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剧作家)
罗周的创作是一种以回归为驱动的创新,是一种在现代价值观、审美观的引导下,对古典、对民族、对地域、对中国人心灵构造的自觉回归,但又带着新时代的鲜明痕迹。罗周的戏剧又是为文学的戏剧,用文学的方式通向戏曲。希望将来多考虑进一步接通个人趣味和大众趣味,接通时代性,走向新的高度。
黎继德:基于戏曲文学修养的新古典
(《剧本》杂志社原主编)
江苏的青年剧作家群体现象在全国并不多见,包括罗周、周广伟、胡永忠、杨蓉、魏强等等,罗周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单纯又丰富,纯真又深刻,对艺术、文学、戏剧的高度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戏曲文学深厚修养的“新古典”特征,同时又讲究技术,都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既折射出时代的印迹,又唤醒、复活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武丹丹:简单而丰富,纯粹而复杂
(《剧本》杂志副主编)
罗周因《春江花月夜》而享誉戏剧界,从作品中首先可以看出作者学养深厚,修养过人,简单而丰富,纯粹而复杂,对题材具有不俗的眼光和独道的判断。她具有自由的灵魂,能将古典题材的《孔圣之母》与米开朗琪罗的《圣母与子》提炼出共通的本质,打破边框和局限。同时又能发出时代的声音,带动一大批江苏的年轻剧作家共同成长,相互扶持,良性发展,共同促成江苏戏剧的繁荣。
杨林:禅意、幽默、哲理和思想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著名编剧)
罗周的戏剧是文学的戏剧,利用戏剧做手段表达文学的东西。罗周近年来的创作有种“漫画化”的倾向,看似寥寥几笔十分简单,其实需要深厚的积累,钻进去再出来,能够从中读到禅意,读到幽默,读到哲理,读到思想。
张弘:对传统文化可继承性的实践
(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
罗周在创作中体现出高度的剧作家的自尊,认为戏剧文学有历史学术研究和电影电视等其他艺术样式难以抵达的独特功用。她向往真善美,赋予笔下的主人公以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精神魅力,让我们对人类充满美好的信心。更通过创作自觉地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可继承性的实践探索,难能可贵。(靳扬扬 整理,殷茜倩 摄影)
罗周简介
中国编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编剧,现任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
罗周作品
作者广泛涉猎京剧、昆剧、扬剧、淮剧、锡剧、越剧、楚剧、徽剧、晋剧、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评弹等众多剧种与艺术门类。
目前在省内外已上演作品五十余部,包括京剧《孔母》《鱼玄机》《大舜》,昆剧《春江花月夜》《孔子之入卫铭》《醉心花》《顾炎武》,锡剧《一盅缘》《独角兽之夜》,淮剧《李斯》《宝剑记》,扬剧《衣冠风流》《不破之城》,越剧《丁香》《乌衣巷》等,音乐剧《鉴真东渡》《桃花笺》等,话剧《真爱,就像幽灵》《张謇》等。
其中《春江花月夜》《千古韩非》等作品六次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将军道》等作品两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三次获得江苏戏剧文学奖,《大舜》《醉心花》《独角兽之夜》《衣冠风流》《桃花笺》《张謇》等二十余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历年来各门类项目资助。
邀您共赏京昆越锡!
各种看戏福利发放!
微信群已满,请加QQ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