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旦杨亚男,在紫金大戏院上演了《泗州城》,令广大戏迷再次领略武戏魅力。
《泗州城》是京剧传统老戏,源于元杂剧《泗州大圣淹水母》,在清宫的《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中,就收录了《泗州城》的十二幅人物扮相写真。据《清代伶官传》,此剧清咸丰十一年孙小六始演于内廷。
此后,《泗州城》长演不衰,宋德珠、班世超、关肃霜等前辈名家均擅此戏,风行南北,据说班世超更能踩跷,堪称一绝。近年来则成为天津青年京剧团武旦名家闫巍的代表作,杨亚男此戏即师承闫巍。
从剧情上来看,《泗州城》极其简单,与一般武旦戏套路无二:水母看上书生,然而书生惧怕而逃,水母一怒之下水淹泗州城,观世音携天兵天将及孙悟空前来捉拿,水母先是大展神威,最后寡不敌众被擒。
《泗州城》的精彩之处,是在于对武旦基本功和技巧的穷尽展现,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神将连番上阵,水母却用刀、枪、鞭越战越勇,尤其是打出手,刀枪棍棒满台飞舞,抛、真、踢、接,目不暇接。水母以拍枪、挑枪、踢枪、前桥踢、后桥踢、虎跳踢、乌龙绞柱踢、及连续跳踢等高难度动作表现惊险的战斗场面,热闹非常。
所以判断演员这出戏是否成功,一般有三个维度的考量:
(1)绝技展现无失误,不让观众提心吊胆;
(2)身手干净,没有小动作,一番苦战以后尤是气定神闲,亮相美、脆;
(3)故事讲述完整,套路开打不随意拼凑,毕竟是京剧不是杂技。
本场杨亚男先花旦后武旦扮相,扮相俊,眉目间有狠劲,开打干净利落,出手无一失手,枪下场、鞭下场都十分精彩,脚底下也稳,在完成规定技巧的同时,能兼顾到身体的协调性,做到整体美。
不过也有遗憾之处,在鞭出手中,少一套最精彩的立鞭,也就是一鞭从背后掷出,在空中翻转,最后落在手中所擎另一鞭之上,鞭头相接,屹立不倒,此为闫巍看家本领,学生也多有会者,不知为何杨亚男不演。
此外,亮相轻盈有余,脆劲不足,腰功也还有提升空间。
在场次设计上,则是当前通行的精简版,则舍去了书生的情节。虽可理解,但大抵觉得,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演全,避免当前武旦戏同质化倾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场的孙悟空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丑郝杰所演,脸谱按照郑法祥的路子,与北派的大异其趣,略呈倒梯形,大嘴岔,鼻头为蝶形,下接“蜻蜓尾”。纹路不多,但每一处都有个名堂,如额头的“寿纹”,眼角处的“鱼尾纹”,两颊的“虎皮纹”等,很有海派特色。
郑伟康/文
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邀您共赏京昆越锡!
各种看戏福利发放!
微信群已满,请加QQ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