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为何屹立千年不倒?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个工程师团队揭开了比萨斜塔不倒的奥秘:斜塔不倒的原因归结于一个名为“动态土壤作用”的现象。斜塔的高度与硬度和地基泥土的松软度改变了斜塔的震动系数,使其在地震时不与大地共振。而无法共振就是它能够在强震中存活的关键。
其实,在江苏境内也有两座斜塔,其中一座的倾斜度甚至超过了比萨斜塔,堪称“世界第一斜塔”。千百年风雨沧桑,这两座斜塔依然傲然挺立,记录着中国古人高超的工程智慧。
南京市江宁区方山风景区内,有一座近年来重建的定林寺。寺内留存一些柱础、井栏等老物件,最主要的一处文物,是位于定林寺内西侧一个小院内的定林寺塔。早在1982年,这座宋代古塔就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乾道年间,一位名叫善鉴的秦地高僧来到江宁方山修行,很快吸引了大量信徒追随。善鉴于是在方山上大建殿宇佛堂。乾道九年(1173),善鉴向建康府申请, 将钟山上已废弃多年的上定林寺的寺额搬到方山来,得到了批准。
此后,这座善鉴在方山修造的佛寺就被称为“方山定林寺”。建寺初期,善鉴就在寺内建造佛塔,如此推算,定林寺塔已经有了845年的历史。
历史上,方山定林寺多次遭破坏,屡建屡毁,元至正年间、明天顺至成化年间、明弘治年间、清同治年间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重建或重修,但寺内的佛塔却始终矗立不倒,成为方山上著名的古迹。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朱偰先生在访查江宁古迹时,就在《金陵古迹图考》中记录了方山上这座的“七级浮屠”。朱偰写道,此塔当时就非常倾斜,似乎即将倒塌,寺中的僧人对此塔较为了解,都说是“宋塔”。
定林寺塔如今依然保存完好。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座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高约14.5米。由于历史上的破坏,腰檐、塔顶、塔刹等部分都已经被毁, 显出古朴的沧桑之美。塔内“专供佛像,不能上人”,即不设楼梯,游客无法攀登。
定林寺塔最明显特征,凭肉眼就能看出——它明显呈向北倾斜的姿态。很多游客到这里,会做出双手支撑斜塔的姿势拍照。由于年久失修、塔基塔墩设计等原因,定林寺塔曾经严重倾斜。文物专家介绍,2001年,东南大学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研究所对此塔进行安全监测时发现,仅2001年4月至9月短短五个月时间内,定林寺塔的倾斜度就从7°27′5″发展到7°31′53″。
2003年,文物部门再次对定林寺塔进行检测,确定宝塔向北倾斜达到7°52′22″,塔顶偏离塔基1.7197米,是国内外斜塔中倾斜度最大的,堪称世界第一斜塔。
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使用现代化手段,对定林寺塔进行维修纠偏,将其倾斜度“拉回”到5°30′,这一倾斜度已经在可控制的安全范围内了,游客可以安全地站在塔下了。但尽管如此,定林寺塔的倾斜度也要超过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后者的倾斜度在4°左右。定林寺塔依然是“世界第一斜塔”。
离开南京,我们来到苏州。苏州古城的一个标志是虎丘塔。很少有人知道,虎丘塔的正式名称是“云岩寺塔”,同时,它也是一座斜塔。
虎丘素来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早在东晋时,虎丘上就出现了虎丘东寺和虎丘西寺,成为东南名刹。唐代,这两座寺庙合二为一。北宋重修时,改为云岩禅 寺。
据考证,虎丘塔虽以“云岩寺”命名,但建造年代却早于宋代。虎丘塔前身本为木塔,建于隋代。后周显德六年(959)重建,由木塔改为砖塔,完工于北宋建隆 二年(961)。虎丘塔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和前面提到的定林寺塔形制相同,都是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
虎丘塔高47.5米,共有七层,逐级收分,造型美观。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虎丘塔微微向东北方向倾斜。
定林寺塔和虎丘塔都进行过大规模维修,从而躲避了倒塌的命运。如果不进行及时“纠偏”,斜塔必然会倒塌。
南京市溧水区就曾有过一座崇庆寺塔,倾斜度远远大于江宁定林寺塔。这座塔建于南宋年间,因为民国年间有民众取砖块而成为斜塔,从老照片上看,崇庆寺塔歪斜得非常严重,似乎随时都会倒塌。1949年8月9日,一场暴风雨后过后,崇庆寺塔彻底倒塌。
江苏省以外,我国著名的斜塔,还有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的辽代斜塔、上海松江天马山的护珠斜塔、广西崇左县左江江心岛上的左江斜塔、四川南充的建隆斜塔等。
除了比萨斜塔,世界著名斜塔还包括美国尼尔斯斜塔、意大利威尼斯圣彼得泰洛斜塔、意大利罗马民兵塔、俄罗斯的纳维亚斯基斜塔等。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新华日报版权所有,欢迎转发不得转载)
编辑: 陈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