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是风风火火、奔波采访的一群人。在他们忙碌充实的工作之余,还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生活?在新闻呈现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解读,他们又有怎样的个人视角?“记者笔记”栏目,让各位记者走到大家面前。各位记者将用手中纸笔,经由另一双眼,解读新闻、观察生活。
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记者 冯圆芳
“小冯,片子做得怎么样了?”大年二十八当天,特意改签了返乡车票的我正坐在电脑前,准备用自学的“三脚猫功夫”剪辑片子,这是我们全媒体文化新闻部策划的“年俗七日谭”报道中的其中一篇。当主任的询问声传来时,我猝不及防地发现,自己拍的片子存在着巨大的bug:只有影像,没有声音。
巨大的绝望刹那间淹没了我。
“我……刚刚发现拍的片子没有声音。”声音小得几乎连我自己都听不见。
主任方才晴空万里的面庞顿时暗淡了下来:怎么关键时刻你总掉链子?出去街拍,视频拍摄是否正常,现场回放一下不就早发现了吗?上次的采访,让你手机录音,采访结束才发现什么也没录上,你这马大哈的毛病得改啊!
主任走后,我呆呆地坐在格子间里,一时间手足无措,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掉。视频怎么会没声音呢?我带着哭腔打电话给好朋友,得知我在拍摄时把话筒插到了单反上,电话那头是一阵令人不安的沉默:“恭喜你‘歪打正着’:话筒和你的单反不匹配,导致插了话筒后,单反就无法收声。看来你得重拍一次了。”
重拍?一想到我是如何硬着头皮、做好被拒绝的十分准备,假装淡定地和一位位路人“搭讪”唠嗑,才拍到了这些差强人意的素材,我就沮丧得失去了所有的行动力。慢吞吞地打包好所有的拍摄器材,我坐上一辆滴滴快车,和朋友相约到河西万达广场重新采访。瞥了一眼车窗外,几朵无所事事的云彩正优哉游哉地闲庭信步,而我那一刻的心情却是绝望的最高级。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坐的这辆滴滴快车,它的司机师傅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课”。
这位年龄四十左右、外表炫酷的“中年大叔”,把人生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辞退高薪工作,因为“太没意思”,于是做起滴滴司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天两次去健身房“打卡”——因为钱永远赚不完,健康的身体只有一个。
“在银行做中层管理者体面风光,心里痛不痛快只有自己知道。我现在开车拉客,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老婆孩子也很支持我,日子过得不要太快活!”听了师傅这番幽默又通透的话语,脸上挂满泪痕的我哈哈大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要走完风风雨雨的这一遭,非得有洒脱豁达、笑对风雨的心态啊!
下了车,太阳已经西斜,大地光芒万丈。沐浴在这金碧辉煌的阳光里,刚刚还“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心境,一下子变得幸福、温暖。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出来的我,要摸索新闻写作规律、做一个合格的文字记者已属不易,如今又要学习拍摄剪辑、适应媒体转型的大潮,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可是,就像西方一句名言说的,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困难面前我们还可以选择的,是面对它的态度,不是吗?
就这样,从去年8月正式入职至今,我这个完全没有受过新闻训练的“菜鸟”,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地走来,像上面这样的小插曲在我短暂的“记者生涯”中,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主任常常好奇地问我:冷不丁地把你推到这大风大浪中,你心里到底是啥感受?其实要说这里面的滋味,还真不是我现在的笨笔能写出的。
在南京一家养老院采访,一位老奶奶带领老人唱歌
来到扬州特殊教育学校里采访,盲生们每天清晨都会在排练厅里练习演奏
选题、采访、思考、写稿,再加上全媒体记者必须学会的拍摄、剪辑,要做好一位合格的记者,非得感性与理性兼备、智商与情商齐飞不可。我了解自己的优点,情感丰富、文字功底较好,也能吃苦,但是在新闻规范的掌握、新闻性的捕捉提炼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每次写一篇大稿子,就像在信息的汪洋中使劲扑腾,总要耗尽所有力气,才能最终抓住那根救命的苇草。特别是采访碰壁的时候,"玻璃心"碎了一地,一瞬间感觉到,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闯练,闯练,英子。”
每当我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沮丧,《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父亲对英子的训诫就在我的耳畔回响。跌倒了爬起来,推翻了重新写,这个采访对象不行就再找其他人,在每一天的“修行”中,我尽力和昨天的那个不够成熟勇敢的自己做斗争,涤除“旧我”里的怯懦、脆弱、敏感,和思考的狭隘、浅薄。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我渐渐乐观自信起来,对待挫折越来越“皮实”,对待事业也越来越热爱。
为什么热爱这份事业?因为它满足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对更深沉广阔的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的无休无止的好奇心。
正是作为一名记者,我才有机会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常人难以接触到的罅隙之处,捕捉到有趣的故事和人性的闪光。在盲校里,我和一群用音乐寻找光明的盲孩做起朋友,善良纯真的他们把我当作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大姐姐;在养老院里,我邂逅了身患癌症却依然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同时把快乐带给身边每一位老人的八十岁奶奶;在偶然的采访中,我还认识了时时刻刻把帮助他人作为己任、为流浪人口和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的“城市猎人”……我开始不再对每一天的生活做预测,因为作为一位记者,我的生命注定充满了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沮丧和欣喜的无限可能。
一天天地,不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我自己,都感到我在成长,在进步。我渐渐地攒了几篇能拿得出手的文章,也收到了一些不错的反响。就在前几天,我迎来了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被部门的两位前辈强行拖拽到星巴克庆生,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美酒佳肴,只有几杯咖啡、几块点心,却让我觉得那么温暖、那么快乐。等到我打开微信的时候,聊天群里已经被满满的祝福和“红包雨”刷屏!这美妙的一切,不就是对从前经历过、付出过的一切的最好慰藉吗?
主任给我过生日,太幸福了!
我开始珍惜作为一名年轻记者的时光。因为年轻,我拥有犯错误的机会,拥有不完美的权利,拥有成长的空间。
问自己:要越过多少座山丘,我才能抵达理想中的自己?
我不知道,但我会一直地“在路上”。我想,就让自己做一名“建筑师”吧,将记者的洞察思考熔铸进有生命的文字,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编辑: 陈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