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在想,什么是孝?”身着浅蓝色囚服田园(化名)鼻尖架着一副宽大的黑框眼镜,瘦削而文静。3月6日,南京女子监狱心怡微课堂上,百名服刑人员分享狱中故事,倾吐内心甘苦。森严高墙里,关于“孝”的这个柔性话题引来泪水和感动,服刑人员们一起欢度属于她们的“三八”妇女节。
“孝”一直是田园不敢提的字眼。田园说,以前的我天真地认为,偶尔打打电话、多给父母些钱,这就是孝。可现在,电话里的声音怎及得上耳边软语来的贴心?冰冷的屏幕又怎能传递亲情的温度?
“我们需要田园,田园更需要这个家!”田园的父亲告诉记者,80岁的妈妈知道田园出事,整整哭了一天一夜,没吃一口饭,没喝一滴水。如今,每个月接见日前一天,她总会打电话给我,像是提醒我,怕我忘了她的孙女。
高墙隔绝了年轻生命与外界的联系,却让她们更深地思考自己与世界、与家人的关系。百善孝为先,而高墙内外无疑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在狱警们的帮教下,田园渐渐认识到,她的平安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让他们心安,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
服刑人员李清(化名)十几岁时离家出走,漂泊十年后,最终因犯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无期徒刑。“记忆中的童年,妈妈是不爱我的。渐渐长大的我越来越叛逆,最终,我偷偷离开了家,也迷失了自己。”李清坦言,妈妈给她寄来了很多信,但她不敢看,更不愿去触碰关于她的一切记忆。
近年,南京女子监狱从“治本安全观”出发,坚持“科学认识罪犯、科学管理罪犯、科学矫正罪犯”,引导女性服刑人员弃恶扬善、改过自新,降低再犯罪风险,加大教育改造社会会协同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监狱教育改造的社会综合环境。截至2017年底,93名服刑人员的117名未成年子女受到监狱资助,56个特困家庭受到监狱帮助,382人实现学习的梦想,179人掌握基本知识,263人受到律师帮助,598人获得亲情温暖。
监狱改造生涯开启了尘封已久的亲情勾连。当收到妈妈的第十封信,李清母女之间的隔阂消融了。信上写着,“妈妈只是有些遗憾——我已经把你渐渐养大,而你却没有办法陪我慢慢变老了。妈妈在广州找到工作,离你不远,坐便宜点儿的火车一天也就到了……55岁能做的工作并不多,但妈妈想尽可能地多赚些钱,这样,万一你回家的时候妈已经不在了,还可以给你留些积蓄。”
“收信的那一刻,我发现对不起妈妈!”李清告诉记者,经过监狱的教育,才认识到十年的任性和缺席的可怕。这十年,我误解了妈妈的爱,更辜负了她的期望,我要拿今后的时间弥补,去尽孝。
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