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弘扬王杰精神
交汇点讯 4月3日,邳州市开展清明祭扫革命先烈暨集体宣誓活动,缅怀革命先辈,弘扬王杰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永向前,深入学习践行王杰精神,为推进邳州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邳州当地500多人参加了祭扫,大家在王杰烈士墓前列队肃立,三鞠躬并敬献花圈,党员在鲜艳的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1965年7月14日,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在当时的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危急关头,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年仅23岁,王杰同志成为全党全军全社会学习的模范。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期间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活动当天,邳州市还举行了王杰干部学院、军地共建实训基地揭牌仪式。王杰干部学院将坚持政治建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程,把学习弘扬王杰精神作为党性教育重要内容,努力把王杰干部学院打造成全党全国性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李刚)
泰兴:他做起义务讲解员,致敬“老连长”
交汇点讯 翁海林是泰兴市公安局督察大队副大队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杨根思连第18任连长,这段时间,祭扫杨根思烈士陵园的人越来越多,翁海林也加入义务讲解员的行列,跟大家讲述自己心中的杨根思。
翁海林1983年高中毕业后光荣地应征入伍,令他高兴的是,他直接被分到了杨根思连。而杨根思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当阵地上剩下杨根思一个人时,他抱起仅剩的一包炸药包,冲向敌群,与四十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他的鲜血和生命实现了他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当时我站在杨根思雕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激动的留下了眼泪,我终于可以到杨根思连当兵了。”翁海林说。怀着对杨根思的崇敬,他在当兵的那几年时光里,时时以杨根思为榜样,以“三个不相信”精神为指导,迅速脱颖而出,从小兵到排长,到杨根思连的连长,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如今,翁海林退伍已有了18年了。当警察保一方平安的同时,他还致力于言传身教,弘扬杨根思精神,到杨根思烈士陵园里做义务讲解员也是他致敬英雄的方式之一。他的讲解,故事性强、感召力强,他用自己澎湃的激情,将自己儿时心中的英雄形象、当兵时英雄的感召、退伍后英雄的激励融合在一起,让人听了更加敬佩虎胆英雄杨根思。学生叶垚是第二次来杨根思烈士陵园,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他告诉记者,“听了翁叔叔的讲解,‘三个不相信’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对我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遇到困难就会想到‘三个不相信’精神。”学生卢海云说,这次非常荣幸听到翁叔叔给他们做讲解。知道杨根思连仍在为国家做贡献,我们也要学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令翁海林骄傲的是,如今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慕名来泰兴瞻仰杨根思,而他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让英雄的事迹为更多人所熟悉。“义务讲解主要是要传承杨根思精神,包括杨根思牺牲的那一次战斗,有时候我也经常流泪,心里面感觉不一样。”翁海林说。一声呼唤“老连长”,承载的是他对杨根思的思念和敬仰,做好义务讲解员也是他最光荣的追求。
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刘春霞 李巍
“清明节”到了 江东门纪念馆迎来祭扫高峰
“清明节”到了,4月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祭扫高峰,众多市民、学生、单位职工来到江东门纪念馆,有的手拿国旗、有的手拿鲜花,共同祭奠和愐怀300000遇难同胞。
交汇点记者 宋宁摄
淮安公安先烈女儿: 爸爸,再有两个月我就参加工作了
交汇点讯 “您们是全体公安民警的骄傲和楷模!您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进!”4月3日,面对眼前一张张因公牺牲的战友的遗像,淮阴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李宁的眼睛已经湿润。
当天,淮阴公安分局组织民警到分局政治生态建设教育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明缅怀公安先烈主题活动。在观看纪念革命先烈视频短片“信仰的力量”后,面向党旗,民警们发出最响亮的倡议。
在缅怀的队伍中,有位身影极为特殊,她就是烈士魏其军的女儿小茹。1999年5月,还有3个月就要过28周岁生日的淮阴公安分局韩圩派出所民警魏其军在办案中因公牺牲,留下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不满4岁的女儿小茹。“爸爸牺牲后,各级公安部门逢年过节都上家门来慰问,分局政工部门还安排专人关心联系我。在他们的关心下,四年前我顺利考取了医科大学,淮阴分局还每年资助我助学金1万元。”
今年6月就将大学学业的小茹,面对爸爸的遗像“汇报”说,“爸爸,前不久通过考试,我已接到了市里一家三甲医院的录用通知书。再过两个月就正式参加工作了,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和妈妈的!”
淮阴公安分局局长丁锐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有30多位民警因公牺牲。“面对各种违法犯罪和灾害事故,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英烈的功劳人民永远记着;他们的家属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未成年子女,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关心着,让他们感受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通讯员 刘国清 交汇点记者 蔡志明
无锡祭奠公安英烈和见义勇为牺牲英模
交汇点讯 一朵朵素洁的鲜花在风中微微摆动,寄托着无限哀思,也表达着传承英烈精神、忠诚人民事业的坚定决心。4月4日上午,无锡市在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公安英烈和见义勇为牺牲英模祭奠仪式,深切缅怀英烈,弘扬善行义举。
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人们向公安英烈和见义勇为牺牲英模敬献花圈,共同默哀,追思公安英烈和见义勇为牺牲英模的感人事迹。大家依次敬献花枝,瞻仰英烈墙,并在骨灰堂分别向公安英烈和见义勇为牺牲英模敬献花束。
公安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无锡市公安机关共有41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6名同志被评为烈士。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用生命守护了百姓的安宁、社会的平安,践行了人民警察的庄严誓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锡全市共有10名见义勇为人员英勇牺牲,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他们用舍己为人、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彰显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动诠释了人性之美、正义之魂。
活动现场,无锡市公安局向全市公安民警发出要求,以公安英烈为榜样,筑牢忠诚警魂,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无锡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也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学习见义勇为英模,传承美德、弘扬正气,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见义勇为浓厚氛围。
通讯员 锡公新 交汇点记者 马薇
扬州:《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江都许晓轩故居清明迎来大批瞻仰群众
交汇点讯 清明节期间,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的许晓轩烈士故居迎来大批瞻仰群众,他们学习许晓轩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许晓轩是江都人,1934年参加革命,后加入重庆地下党,从事抗日反蒋工作,由于被叛徒告密而被捕,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歌乐山。著名红色小说《红岩》中的人物许云峰,其原型即是许晓轩烈士。
如今的许晓轩故居经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是前后三进四厢的民宅,青砖小瓦,古朴庄重。正门顶上挂着一方匾额,匾额上“许晓轩故居”五个镏金大字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许晓轩烈士生平事迹展陈列于故居六间房间中,沿墙布展,由100多幅珍贵照片,烈士的10多件遗物以及一组群雕组成,分为“少年时代”“参加革命”“狱中斗争”“英勇献身”“光耀千秋”五部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在许晓轩故居,瞻仰群众来自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行各业,大家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了解了当时全国抗战形势以及抗战过程的艰苦,深深地被许晓轩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魄所折服。在许晓轩故居的留言簿上,不少人写下由衷感言,表示要认真学习许晓轩烈士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在工作生活中奋斗、拼搏,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通讯员 江宣 交汇点记者 张晨
徐州:“爸爸的名字终于刻上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墙”
交汇点讯 4日,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迎来祭扫高峰。记者在现场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既有手拿鲜花的学生少年,也有身穿军服的老兵,大家神情肃穆祭奠英烈,寄托深深的哀思。“从早上7点半开始,群众一直不断。”塔前入口处,工作人员正进行登记,到中午11时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个祭扫团体,各界群众达四五万人。
“爸爸,我们来看您了,您的名字终于刻上了英烈墙。”80岁的张敬远带着子孙从山东泰安专程赶来,在由3万多名烈士组成的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墙前,他用手指着“陈绍祥”的名字,盯着看了很久。
陈绍祥是老人的岳父,他是华野七纵二十一师六十团七连的战士,1948年12月在攻打双堆集战斗中牺牲,年仅34岁。当年,因为相关信息不完整,陈绍祥成了“无名英雄”。这也成了张敬远和老伴多年的心病。上个月,经过多方搜集,陈绍祥的资料被查证,成为今年补刻进“英烈墙”的18名烈士之一。
面对着父亲的名字,张敬远老泪纵横,他献上鲜花,带着家人鞠躬致哀。“我们的心愿完成了,全家人都有了精神寄托,以后每年都要来,永远不能忘了本。”张敬远激动地对记者说。
交汇点记者 王岩 文/图
盐城:烈士纪念碑前祭英烈
交汇点讯 4日上午9:00,天空乌云弥漫,凉风透着丝丝寒意,盐城市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来自盐城的机关党员干部代表、中小学生代表及驻盐部队官兵代表共同祭扫英烈,缅怀英雄。
祭奠,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祭扫现场,代表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肃穆静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集中献花,并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先烈的深切追思,告慰英灵。
“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将不断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学习,今后报效祖国。”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四)班学生李星辰的发言,道出学生们的心声。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扫墓是追忆,是心和心的交流,更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先烈们的无私奉献、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也是我们应该持续弘扬的宝贵品质。”来自盐城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通讯员 王菲
宿迁沭阳:网上祭英烈活动反响强烈
交汇点讯 清明节临近,沭阳县开展文明祭扫、绿色清明活动,用低碳、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4月4日,在沭阳县天府园,门口东侧设置了鲜花兑换点,并专门摆放了写有“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字样的提示牌。
随着“平安清明、文明祭扫”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纷纷通过网上献花、点烛等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和故人的怀念。
在沭阳传智专修学院,学生踊跃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上网献一束花、发表一篇感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意。
“我们在网上祭奠革命先烈,不但低碳环保,而且还可以给他们献花和留言,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还能更好地学习他们的革命爱国精神,这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一新生张家梅说。“作为一名学生,网络祭扫既让我们学习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又能节约时间,寄托哀思,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恩。”计算机专业学生张艺朦说。
截至目前,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阅读量已超8000人,后台收到留言956条。
通讯员 刘畅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镇江:四万人烈士陵园前祭扫烈士
交汇点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纪念先烈先祖先贤的日子,当我们祭祀自己祖先时,请不要忘记那些长眠在烈士陵园的烈士们……”4月2日,镇江烈士陵园在网上发布此贴,连日来引起强烈反响。
“自从4月5日定为法定节日以来,绝大数人忙于祭祀自己的祖先,清明节当天来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人明显少了。”镇江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吴晓霞介绍,从今年起,镇江烈士陵园将组织陵园工作人员、社会各界群众、烈士家属,在每年清明节上午10点举行向烈士献花等祭扫活动,并固化为一种仪式。网上发贴以来,已确定有200多人报名参加今年的活动。
烈士不能被忘记,3月29日,镇江烈士陵园还举行“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启动仪式。1966年建园时,修建烈士墓,并将散落在全市各地的135具烈士遗骸安葬在烈士陵园内,此后又建烈士骨灰存放室,用于安放烈士骨灰。2017年,征得烈士家属的同意,陵园扩建烈士墓,将44名烈士骨灰全部安葬在室外,便于群众瞻仰和祭扫。
4月4日早上8点多钟,记者走进镇江烈士陵园时,烈士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已经排满了前来凭吊的方阵。吴晓霞介绍,自3月29日以来,截止目前,已有近4万人前来祭扫烈士。
交汇点记者 董超标 通讯员 张逸
南京:雨花英烈后人将从全国各地赶来凭吊英烈
交汇点讯 “还记得您那幅取名为‘且向百花头上开’的《红梅图》,您笔下的那一朵朵顽强盛开的红梅,不就是您们这些伟大的爱国青年最好的写照吗……”3日,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晓庄学子们通过诵读烈士家书、话剧《雨花台》优秀征文等,向雨花英烈致敬。
“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我燃烧不灭的心,会不朽得欢欣,永远的安宁,爱我的人们呐,我早就献给伟大的祖国……”诵读会现场,雨花英烈赵良璋谱写词曲的小合唱《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引起学生们阵阵哀思,小教英语专业学生蔡鑫焱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唯音乐能穿越时间和距离,给不同年代的人以相同的震撼。《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谱写了身处革命年代英烈们的信仰坚定、不畏牺牲的卓越品质,值得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去仔细聆听和品位。”
赵良璋是著名的“北平五烈士”之一,南京六合人,曾担任国民党中尉飞行员、北平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情报科中校参谋等要职,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对华北解放做出贡献。但在1947年10月,于南京被捕,次年慷慨就义,时年仅27岁。
雨花台烈士陵园负责人介绍,清明节当天,赵良璋烈士外甥女徐彩平、郭纲琳烈士侄子郭常根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雨花英烈后人180余人,将前往雨花台参加凭吊活动。清明节期间,“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将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幸福厅、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图书馆展出。话剧《雨花台》、越剧《丁香》、情景音乐会《信仰之歌》、情景剧《热血初心雨花魂》等一系列以雨花英烈为原型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将先后进行展演。
交汇点记者 鹿琳
连云港:符竹庭将军后人赣榆抗日山上祭英灵
交汇点讯 清明前夕,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4月1日上午,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符先平、符先林、符先荣、符先发等15位符竹庭将军的后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对逝去多年的亲人进行集体祭奠扫墓活动。
苍松翠柏掩映下,符竹庭将军陵寝前,花篮整齐排列,散发着阵阵芳香。六角亭式的石墓上,正面镶有符竹庭的铜像,周围石壁上镌刻着滨海区党委悼念符竹庭将军的碑文:竹庭同志致力革命十余年,为民族为人类为我党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历尽艰险,身经两万五千里长征;转战敌后,屡树功勋。方期法西斯溃灭之时,胜利在望,正足以发挥威力,建设滨海根据地,不幸于赣榆战役光荣殉国,实乃我党我军之重大损失,党政军民同声惋悼……
10时许,将军的后人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缓步走到陵寝前,敬献了花圈,全体人员三鞠躬,整个祭扫过程庄重而肃穆。
“先辈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身体力行,化为爱国、勇敢、担当的家风家训,融入了我的血液,深植心底。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烈士的后代,我有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提起自己的先辈,来自浙江嘉兴的符先林总是充满自豪。这次他专程带着83岁的老母亲以及妻子、儿子前来缅怀、凭吊。
链接:
符竹庭将军,生于江西省广昌县,15岁参加革命,是红军时期著名的“红小鬼”。1937年9月,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38年9月,与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从山西一路挺进山东,先后创建了冀鲁边、鲁西、鲁东南和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天,115师教2旅政委符竹庭率领教导2旅东渡沂沭河来到滨海区。1943年符竹庭任滨海区党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委。在符竹庭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首先组织并指挥了1941年的青口战役,1942年的海陵反“蚕食”甲子山反顽以及郯城战役、赣榆战役等著名战役。为巩固和开辟滨海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丰功伟绩。他是滨海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罗荣桓同志称赞符竹庭是“军政兼优”的干部。
1943年11月26日,在指挥反击日寇的“扫荡”中,符竹庭将军不幸在赣榆县黑林镇马家旦头村壮烈牺牲,年仅31岁,遵照他的生前遗嘱,符竹庭被安葬在他亲自选址并组织建设的马鞍山烈士陵园,这里的铜像是熔炼30多公斤子弹壳铸成的。1944年4月7日上午,滨海区5000余抗日军民冒雨在马鞍山集会,隆重举行符竹庭将军悼念大会。滨海军区代政委刘兴元代表滨海区社会各界主祭,祭词中第一次将马鞍山称为抗日山。自此,中国的版图上有了永载史册的抗日山,为了纪念符竹庭,赣榆县从1945年到1950年被更名为“竹庭县”。
交汇点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王宁 贺龙广
缅怀先烈 爱国爱乡 镇江幼儿祭扫英烈赵伯先
交汇点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更好地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了解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镇江新区实验幼儿园特组织中班幼儿开展了 “不忘初心、缅怀先烈”的清明祭扫活动。
2日,孩子们来到镇江伯先故居,首先参观了革命史迹展览厅,了解了赵伯先先生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参观了先烈生前的图片、诗词以及生活用房。随后,大家一起来到烈士墓碑前,聆听了先烈生平及事迹介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三鞠躬、默哀三分钟哀悼仪式。
最后,孩子们向烈士纪念碑献上自己制作的小白花和花篮,表达他们对先烈的敬仰和悼念。
实验幼儿园园领导告诉记者,赵伯先就是镇江大港新区人。园方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幼儿牢记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爱家乡的种子。
通讯员 李彩霞 戴扣英 交汇点记者 万凌云
宿迁:泗洪抗战老兵“追忆”战友
交汇点讯 “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啦!”4月3日上午,泗洪5名抗战老兵在铁血老兵公益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泗洪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长眠在陵园里的革命烈士。
“鞠躬、献花、默哀……”抗战老兵在家人和志愿者的搀扶下,迈着沉重的脚步,凝视着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深深缅怀,随后围绕烈士墓碑,为革命先烈献上一枝枝菊花,表达悼念之情。
缓缓走过烈士墓前,看着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埋葬在这里的战友们,老兵们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他们边走边追忆,战争年代,很多战友牺牲的时候才十几岁,而受条件所限,不少战士甚至成为无名英雄。抗战老兵邵光荣说,今天再来看这些战友,心里很难过,革命的老战友,永远不曾忘记。
今年已经93岁的抗战老兵江斌在几年前的一次祭扫过程中,寻找到了安葬在泗洪烈士陵园里的战友。他说,当年他和战友许皖是同乡,他们同年参加革命,随后各自奔向战场,再后来也没见过,后来才发现早已阴阳两隔。从那以后,他每年都会来看看老战友。铁血老兵公益志愿者张绍宝说,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和幸福英勇献身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后辈应该牢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
通讯员 裴凌曼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回归自然,向生命致敬——南京举行集体生态葬公祭
交汇点讯 4月3日上午,南京市在雨花功德园举行了一场集体生态葬公祭仪式。鲜花与诗歌送行,和平鸽飞翔,20个家庭用最清新自然的方式送走亲人。为鼓励这种不占地的葬式,南京市给予选择生态葬的家庭每户1000元奖励。
南京市民徐力将91岁老父亲安葬于功德园思园花坛中,他说,父亲活着时就说,逝者不与活人争地,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事。71岁的赵先生手捧鲜花参加公祭仪式,他的父母和妹妹都选择了不保留骨灰的树葬,“回归泥土,回归自然,是全家人的选择,我们今后也会选择生态葬”。
目前,南京每年死亡人数约3.5万人,约80%选择墓葬。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墓葬,南京每年至少要消耗100多亩公墓用地,这将成为城市无法承受之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京市就开始实行江葬,近几年又陆续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所谓“节地葬”主要指保留骨灰、占地面积在1平方米以下的安葬方式,包含小型墓葬,及壁葬、室内葬、骨灰堂等立体式骨灰安放设施;“生态葬”专指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有树葬、花坛葬、江葬以及有南京特色的雨花石葬等。
自提倡节地生态葬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南京选择壁葬、骨灰堂等立式葬的逝者已达两万多人,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人数也近两万人。
今年开始,南京殡仪馆新推出室内葬区,一期共有1190个格位,引入中国古典住宅建筑设计元素,布局精巧,装饰雅致,受到不少参观市民的认可。按照计划,到2022年南京市将实现骨灰堂镇(街道)全覆盖,骨灰堂安放比例要达40%以上。
交汇点记者 唐悦/文 宋宁/摄
盐城:江苏公安边防总队盐城机场边检站30名官兵瞻仰烈士陵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30日,盐城机场边检站30名官兵在盐城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当天下午,边检站开展“传承英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清明祭扫活动,进一步弘扬革命英烈精神,坚定官兵政治理想信念,增强官兵改革迎考的政治定力。
“我们要践行好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神圣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活动中,官兵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在烈士碑前默哀,追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并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参加祭扫活动的执勤业务科教导员王勇说:“战争的危险并不遥远。我们作为边防部队官兵,是国家稳边固防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更需要学习先烈们身上顽强不屈的红色精神,迎难而上,强化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青山埋忠骨,热血染红旗。”边检站政委李刚强说:“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举行此次清明祭扫活动,就是要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化作继承先烈遗志、履行职责使命的强大动力,真正把缅怀先烈的过程转化为凝聚力量、坚定意志、强化担当、弘扬正气的过程,为部队改革顺利推进汇聚强大正能量。”
宿迁发出“文明祭扫 从我做起”倡议书
宿迁市文明办发出“文明祭扫 从我做起”的倡议:
一、文明祭扫。提倡以鲜花祭奠、植树纪念、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的方式,来替代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等祭扫陋习,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用现代文明的方式来表达。
二、厚养薄葬。发扬“敬老爱老孝在当下”的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多尽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对逝者从俭办丧、文明祭扫,不借祭扫之机摆阔气、讲排场。
三、爱护环境。不在路口、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小区周边及绿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不影响公共环境卫生;不在林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发生山林火灾。
四、践行文明。人人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扫的带头人,自觉抵制和劝导不文明祭扫行为,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广大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摒弃陋习。
清明将至,连云港市殡葬管理处在全市开展以“清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逐步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观念,加快树立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
践行低碳祭扫
发放《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通过为故人种植一棵树、献上一束鲜花、制作一个网页、朗读一篇祭文、向后人讲述先人抚育之恩等祭扫新形式,将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形式进行表达。
为进一步倡导节地生态葬法,连云港市殡葬管理处共发放《连云港市市区殡葬政策解答》8200份,详细介绍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对采取海葬、可降解骨灰盒葬、壁葬和骨灰立体式存放的市区户籍居民,给予每例1000元奖励;对采取集中守灵的市区户籍居民,给予每例1000元奖励。通过生态安葬奖励的方式,帮助市区居民转变传统殡葬理念,树立生态环保殡葬意识。
新规划2000余座生态节地葬
今年,根据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行生态节地安葬的指导意见》,园区在存量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新规划了2000余座生态节地葬,重新布局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和水葬,园区的生态葬比例将达到30%以上。
冥币可换鲜花 倡导文明祭扫
为应对清明祭扫高峰,连云港青龙山公墓今年将继续开展“冥币换鲜花、墓区黄丝带”品牌活动。届时,公墓管理处将在人员密集地设立“冥币换鲜花”活动,这一活动已开展多年,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赏。
清明节即将到来,4月1日,镇江栗子山涌入大批祭扫市民。镇江市民政局党员志愿者在栗子山墓区开展“鲜花换纸钱 文明寄哀思”活动,宣传文明祭扫。据镇江市殡葬管理处李祝元介绍,鲜花换纸钱活动已举办近10年。今年,栗子山墓区共准备了近2万枝菊花与市民兑换纸钱,倡导市民文明、低碳、绿色祭扫,很多市民主动前往兑换。
详情点击》》
南京公安清明祭扫英烈
为深切缅怀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牺牲的公安英烈和革命烈士,激励广大民警更好的弘扬英烈精神,履行职责使命,2018年4月2日,南京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组织部分青年民警代表,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 铸牢忠诚灵魂”清明祭扫活动,追思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
每年清明节前后,各大墓园都会出现大肆铺张的祭祀、庸俗粗糙的祭品、烟雾缭绕的香火。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过一个统计,每年清明,中国人都要烧掉1000吨纸张,用于祭扫用品的开销每年高达100亿元人民币,由此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雨花功德园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在南京首次提出,购墓须先签文明祭扫公约,承诺在园区内不燃放烟花爆竹和燃烧锡箔、冥币、纸钱、纸扎等迷信用品,向焚烧祭祀说不。
祭忆英烈!清明节350人雨中徒步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
交汇点讯 4月5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祭忆英烈•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清明徒步活动在紫金山举行。当天,共有350人参加此次的徒步活动。
此次徒步活动的出发地点为南京中央体育场东门广场,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灵响亭-灵谷寺路-邮局东路-陵园邮局-名悦广场营销中心-邵家山-陵园邮局-邮局东路-体院南路,最后回到中央体育场东门广场,总长约7公里。
据专家介绍,紫金山现存64个碉堡,构筑十分坚固。紫金山现存的碉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抗日碉堡群。此次徒步途中所经过的邵家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西北,是当年南京保卫战主战场之一。
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