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冉冉暨阳/孕育责任文化/清清龙潭/滋养我的灵魂……”初冬暖暖的阳光下,操场上几个满脸青春气息的学生奔跑而过,伴随着他们欢快脚步的,是校园里飘扬着的优美旋律——张家港市第二中学的校歌《责任之歌》。
11月,当交汇点记者走进张家港市第二中学的校园时,操场一侧的醒目标语“始终把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首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教学楼外的校训“责任”两个大字,简洁有力。在校长顾逸飞的带领下,记者在安静的校园中穿行而过,开启了一场探访。
一场别开生面的“责任讲堂”
责任,是流淌在这所中学血液里的教学精神。
以“责任成就未来”,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在2006年提出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十一年来,这样的教学精神在二中的一间间课堂里薪火相传。顾校长打趣地说道:“别看学校仅仅36亩地,却有32个班级,1700多个学生,尽管校园小,但爱心和责任绝对是满满的。”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力量。”
走在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本部的责任大道上,橱窗里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学校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为了让每个老师时时刻刻将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感放在心上,张家港市第二中学还创新开办了责任故事讲堂,让老师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互相交流教学中的责任故事。记者到访时间不凑巧,未能赶上每周一固定开设的责任讲堂,但老师们的真情分享中,记者也着实感受了一场特别的“责任讲堂”。
在教学路上已经默默耕耘了18年的语文老师周萍芳首先讲起一个十年前在她班级里发生的故事:“这个事情发生在2007年,当时班里有一个叫尘尘的孩子,因为先天原因,他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能力非常低下。这一度让我感到很头疼,但我也暗暗跟自己说,一定要对这个孩子负起责任。”周萍芳说。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尘尘参加了社区举行的射击比赛,拿了第一,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想这个孩子在射击上说不定有天赋,于是就和他的父母建议,看能否有机会发挥他在这方面的特长。”
这之后的故事,让周萍芳多年来都备感骄傲。走学习道路注定艰难的尘尘,在周萍芳细心发现和及时指引下,走上了另一条因射击成绩优异而通往成功的道路,高三毕业时,尘尘同时收到了来自常州大学和沈阳军区的录取通知书,如今的他更是收获了非常成功的事业。
在说这个故事时,周萍芳眼中一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尘尘这个孩子的事例后来一直给我很大的鼓舞,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尽力为他们指引对他们来说最正确的道路。尤其对于向尘尘这样的孩子来说,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正确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珍宝!”
短短一个小时内,三位老师先后分享了自己的教书育人中的责任故事和心得。年轻的老师阚晓冬用把自己比喻成学生身旁的一棵树,初三的李玉兰老师用工资给“后进生”孩子买奖品,鼓励他们学习。
老师们口中一点一滴的责任故事,闪烁着教学智慧的火花,让在场旁听的老师们感慨道:“学校坚持办的责任讲堂给了他们太多感动和鼓舞,一所负责任的学习,一批负责任的老师,一定能带着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适合的教育
运动会上奔跑的最美姿态,茶艺社团优雅的茶艺表演,烘焙社团里小小“厨娘”们的美味手艺,沙画社团上小画师们的手巧之作,形体礼仪社团走出了一位位小“表演家”......
在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还能感受到格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我最喜欢衍纸社团,它让我更加心灵手巧!”、“我烘焙做得可好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最期待校外实践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劳动的感觉真好!”一张张青春的脸庞热烈地讨论着他们在各自社团和特色课程中的收获,快乐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一旁的校长顾逸飞则乐呵呵地看着他们。
今年是顾逸飞来到学校的第八个年头,这个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校长对教育颇有些情怀。“教育是一件慈悲的事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用心热爱!”顾逸飞的这份情怀,不是一张张考卷上的分数,不是升学榜上的排名次序,他心心念念的,是如何为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成才方式,是从二中出去的学生,能否有责任心,有担当。
顾逸飞告诉记者,他所理解的适合教育就应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近些年,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也不乏这样的探索,学校从2014年便推出了“1+Z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欢迎。“每一周的选修课程能够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让他们从中学时代就能发现自己的热爱的兴趣。让人欣喜的是,如今车模、航模、建模社团、机器人社团、茶艺社团、衍纸社团、等特色十足的社团都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顾逸飞向记者介绍,“1”代表了基础性课程,“Z”所代表的责任课程具体是指责任意识课程、责任能力课程和责任拓展课程。“我们课程的理念是为每一个孩子建构合适的课程,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顾逸飞笑着说。
“我认为知识上的提优补差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和健全,这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的,也是适合社会需求的教育。”
探索更充分更均衡的教育
“‘始终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是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这不是写给人家看看而已的。”顾逸飞指着远处的标语回忆道:“曾经有位学生,因为有先天病症,总是习惯性在课堂捣乱,多位家长写联名信要求将这个学生调走。我知道后,只对几位家长说了一句,如果这个孩子是你的,你会怎么办?”
后来,这个学生重新被家长们接纳,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毕了业。“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但是在这个差异性之外,每个孩子在教育上的需求都是平等的,我们教书育人,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没有例外。”
采访中,顾校长和多位老师都提起了去学生家里家访的点滴,这引起的记者的好奇,在很多学校有采取微信群QQ群的方式跟家长沟通的当下,家访这种形式真的还存在吗?
这份答案,在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是肯定的,因为家访对于这里的老师和校领导们,更是一种常态。
“每个孩子的成长一定有他的家庭背景,怎么更好地去关爱学生?怎么更准确地因材施教?唯有先作充分的了解!”顾逸飞坦言,这种传统的与学生家庭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不仅不能丢掉,并且还应当在形式上有创新和延伸。
“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关爱每一个孩子,未来学校将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加大力度,目前学校正在策划系列课程,积极准备开授家庭教育的课程,让孩子变优秀的同时,也要让家长也优秀起来。”顾逸飞表示,另一方面,学校也在有效课堂的建设上进行着积极思考。
“这里指的有效,是学生们在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身心健康,让核心素养能够滋养他们的灵魂。”顾逸飞补充道:学校还进一步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等将来南北校区投用后,学校将会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走班授课制,更多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我认为尊重孩子很重要,只有尊重,才能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得到更好的个性化发展。更充分、均衡的教育和关爱,必将是未来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顾逸飞笑着说道。
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编辑: 周娴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