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宋楼镇种植的8000多亩银杏树叶慢慢变黄,特别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辛庄村,银杏树下落满黄叶,宛若黄金铺地,风景如画,为初冬的村庄增添了一份诗意。
在乡村树林里,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缓缓落下的银杏叶给大地铺上厚厚一层“地毯”,一黄一绿,一浅一深构成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金色世界。
宋楼镇的辛庄村,银杏叶黄正是最美的时节,村庄内一片红黄青绿的色彩,一棵棵的银杏树为美丽乡村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银杏4月开花,10月成熟结果,丰县人习惯称银杏叫白果。相传宋朝初年,白果成为贡品,得皇帝喜爱,故赐名为银杏。欧阳修有诗曰:“浅灰残火果相遭,小苦微甜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据了解,自1992年,宋楼镇就开始因地制宜突出银杏产业发展。
在辛庄村,门前屋后、沟头渠边,映入眼帘的满眼都是银杏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银杏树,枝繁叶茂的银杏不仅扮靓了乡村,也逐步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产业之一。
银杏浑身都是宝。不仅树、果能卖钱,叶子更是好东西。
每年进入6月下旬,第一批银杏树的叶子就可以采收了,今年收购价在每斤2元左右,这样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随着银杏在医药、保健、食品、美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银杏产业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还能振兴镇域经济。
宋楼镇辛庄村支部书记李汉军告诉记者,现在辛庄村的老百姓都种植银杏树,在村里房前屋后全都是 银杏树,也形成了一个产业,老百姓也得到了一定的效益。
目前,宋楼镇银杏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多亩。下一步宋楼镇将围绕银杏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银杏产业名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