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印度洋上的明珠——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共和国,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但,肆虐的疟疾和艾滋病又成为笼罩在这座小岛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
去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第28期援非医疗队来到这里。他们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传医送技,用大爱与担当,谱写一曲饱含中非友谊的生命之歌。
救死扶伤,温暖非洲的中国天使
“不要紧张,马上就好。”显微镜下,徐州援非医疗队队长张震一边熟练地给一名当地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一边用斯瓦希里语轻声地安慰。
表面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安装人工晶体,张震同当地医院的护士配合默契。
手术成功,张震和护士搀扶患者走下手术台。“谢谢!谢谢!感谢中国医生!”得知第二天就能重见光明,这位患者连声道谢。
坦桑尼亚地处热带,紫外线强,白内障发病率高,病人年龄低、症状严重、手术难度较大。故而,国内平均10分钟就能完成的手术,在这里一般都需要半小时以上。仅半年,张震就完成门诊2000人次、手术350例、急诊30余例。他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更开心的了!“
援非医疗队队员在常规工作基础上,还开设起儿科神经门诊,指导当地医生为脑疟患儿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为高龄且有合并症患者麻醉,争取手术机会;开展首例胃癌根治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手术空白;为病程几十年的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依靠扎实的临床功底,不断刷新着技术难度,得到了坦桑尼亚各界的高度评价。
截至当前,医疗队共完成门急诊人数19291人次,住院人数9706人次,手术人数4314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95人次,针灸2800人次,肠镜检查648人次,麻醉609人次,影像学检查2072人次。当地人称赞:“他们,就是温暖非洲的中国的天使。”
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本地化人才,提高坦桑尼亚医疗水平是医疗队队员着力投入的一项工作。
结合在桑给巴尔援外积累的病例和经验,队员张俊杰与徐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医疗团队共同编写了《泌尿外科常见手术简易教程》,重点介绍了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医疗处理。“内容翔实,案例包括常见病和疑难病例,可随时查阅,是我非常好的老师。”当地泌尿外科医生麦卡表示,医疗队实实在在地把技术带到了非洲。他希望未来有机会赴中国交流学习,为家乡人民服务。
在临床工作中张俊杰发现,桑给巴尔地区有很多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病人,由于没有专门的碎石器械而不得不采用开放手术。为尽可能减小创伤,医疗队队员们自筹经费,捐赠了一套膀胱大力碎石钳,这让患者在术后第二天甚至当天就能出院。临床教学10个多月,张俊杰培训的5名泌尿外科医生,均能独立完成膀胱切开取石术、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等。
此外,医疗队所在的科室还开展系列医疗培训,为当地医生解释病理、规范操作。理疗科苗新旗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传统针灸的力度;消化内科孙西龙认真带教当地医生胃肠镜操作技术;胃肠外科仲永、妇产科陶巍手把手传授腹腔镜操作技巧等,显著提升了本地医生的医疗水平。
“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医疗援助是长远之道,我们在这里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张震说。
大爱无疆,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
医疗队队员们经常利用节假日,赴偏远乡村积极开展义诊活动,每次义诊,队员们总会加班加点,耐心地为每位患者问诊取药,直到药品告罄。“等等,再等等,咱们晚点儿回家不要紧,外面还有很多患者千里迢迢跑来,都在焦急地排队呢。”张震说:“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不管这个地区有多偏远、贫困、落后,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前去义诊,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除缺医少药之外,在坦桑尼亚行医还要面临不少风险。当地艾滋病感染率高,医生几乎每周都要接触艾滋病感染者,手术时则需要戴两层手套,这对于医生而言,是莫大的心理挑战。在当地医生都找理由推脱的情况下,张俊杰毅然为当地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
陶巍因脚踝扭伤,脚肿得像个馒头,但她将伤腿跪在手术凳上,依然坚持为患者进行手术。
一位巨大鼻息肉患者,被李华超妙手摘除了。出院后,他专程抱着椰子来感谢。
一位中晚期胰腺癌病人接受仲永的手术治疗后恢复了健康,他紧紧地拉着仲永的手不愿松开……
“在我们这里,技术最好的是中国医生,最能拼的是中国医生,冲锋在前的还是中国医生。”当地人说,他们就是中非友谊的书写者。
桑给巴尔前卫生部部长哈桑女士是援非医疗队的老朋友。4个月前,徐州市中心医院凭借远程医疗,成功缓解了她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带来的剧痛。她说:“是中国医生救了我的命!”
交汇点记者 张涛 岳旭 通讯员 孙海芹 付恺心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