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贾汪人民永远铭记。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市贾汪区。总书记充分肯定贾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果,称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
这一年,贾汪人民砥砺奋进。
贾汪区委书记张克说,贾汪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旋律,以创建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主抓手,以强烈的答卷意识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落实,务实担当创新,苦干实干会干,推动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负重托,干出“贾汪作为”
在潘安湖神农码头,一块石碑上刻有总书记在贾汪视察后提出的重要论断:“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就这样印刻在每个贾汪人的心里。
总书记要求,总结推广贾汪采煤沉陷区整治和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经验,对采煤沉陷区治理修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些重要指示,是新时代贾汪转型发展的“定海神针”,成为推动贾汪新一轮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年来,贾汪始终将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全面贯彻好、落实好。
在贾汪的各大全区性重要会议上,把认真学习传达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逢会必讲,反复讲、深入讲。
今年6月12日,在总书记视察贾汪半年之际,贾汪召开全区干部大会,系统化、专题化推进习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工作。区委党校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让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意见和工作安排部署入脑入心,渗入精神骨髓,全区上下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不仅在统一思想中形成自觉,还在系统推进中贯彻落实。贾汪成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在推动工作落实中的重难点问题;将总书记重要指示进行任务分解,列为9大方面45条99项具体工作,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等系列专项文件,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此外,贾汪组织开展宣讲团、报告会、马庄乐团巡回演出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面对面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的重大意义、对贾汪的殷切嘱托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推动指示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使指示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
近期,贾汪围绕纪念总书记视察贾汪一周年,正在筹备组织“不负重托,永远跟党走”——习总书记视察贾汪一周年成果摄影展、马庄农民乐团建团30周年报告会暨乡村振兴论坛等系列纪念活动,不断掀起新的贯彻落实高潮。
全面转型,交出“贾汪答卷”
运行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扎实推进煤矿工人再就业等方面全面突破,交出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满意答卷。
一个个扎实举措,已经凸显成效。实施“育苗换代”工程,培育一批懂乡情、留得住、干得好的生力军,现已有80后本土村干部87人,占全区村干部的15.8%;在各个乡镇成立马庄乐团分团,授予8支基层文艺宣传队“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称号,组织编排了宣传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的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185场次;在徐州工业园区建设能同时容纳2000余人制作香包的香包产业园,在马庄村建设香包文化大院,在各个板块组建香包专业合作社,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运作,让小香包变成富民大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贾汪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重点经济指标位居徐州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6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二,奠定了今年在全市重点经济指标考核排名中再次争先进位的坚实基础。贾汪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首次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一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担当和坚定的决心,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开创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特色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新路。
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今年以来,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436家,推进东兴能源、龙山制焦等2家企业烟气深度治理和脱白改造,实施强盛煤气、腾达焦化搬迁转型,计划两年内转移关停4家焦化企业、5家钢铁铸造企业、3家煤电企业,消减焦炭产能490万吨、煤炭消耗700万吨,退出炼铁产能400万吨、炼钢产能335万吨。依托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突出抓好徐州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主阵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形成新能源乘用车、装配式住宅结构、定制家具等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持续向采煤塌陷地进军。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坚持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对贾汪区剩余约5.66万亩塌陷地进行统筹规划,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精准功能定位,科学编制“5+1”片区治理规划,目前已完成《贾汪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方案(2018-2020年)》编制。实施月亮湖提升工程,确保明年再造一个“潘安湖”。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放大马庄示范效应,总结推广“一强三带”工作法,先后培育小吴、榴园、竹园等25个基层示范点,建立农谷大道沿线党建示范带,在全区推行“党建+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党委,12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形成了“一马当先、百村争鸣”的生动局面。
此外,贾汪围绕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效
探索实践,提供“贾汪样板”
贾汪的转型发展实践,不仅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贾汪样板”,而且为世界同类地区提供了“中国样板”,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
贾汪自2011年纳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全区上下深入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在产业转型、生态再造、民生改善、遗留问题解决等领域着力实践,形成一条具有贾汪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初具成效。
作为江苏8家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近年来,贾汪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产业、城市绿色转型,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蜕变。在贾汪6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家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83家,生态旅游业洼地崛起、蓬勃发展。今年前10个月,来贾汪旅游人数突破77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4.87亿元。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贾汪的旅游业发展是在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功能不强、生态基础条件差等艰难条件下起步的。贾汪坚持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转型,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先后荣获“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等荣誉称号,开创了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模式。
贾汪“真旺”是总书记对贾汪转型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贾汪今后转型发展的殷切期望。下一步,贾汪将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记总书记嘱托,务实担当创新,砥砺奋进、勇立潮头,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战略,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真旺”成绩,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出一份满意的历史答卷!
本文图片由贾汪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王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